算上“前世今生”,联美集团公司已近一甲子,相较于百年老店,正值花样年华,一路砥砺前行在改革的春天里……
迎着春风种下新种子迈出新步子
联美集团的前身脱胎于1959年1月成立的省煤建公司。省煤建公司在百业待兴的火热建设时代,以及此后的30余年间,为福建煤炭事业的发展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当昨日铅华褪去,经济改革发展的大潮,让煤建公司着着实实地“呛”着了。
好在此时春风正劲。1994年7月18日,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开启了城镇住房商品化的大门。真是“天赐良机”!为求生存,从矿建到房建,煤建公司迎着改革的春风,勇敢而及时地跨出了关键一步——在福州成立分公司,并在此基础上,于1995年7月28日,成立了福建联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开启了市场弄潮儿的第一段旅程。
从尴尬“试点工程”到载誉“重点工程”
联美公司最初注册资本2000万元,可实际到资仅198万元,其余以设备作价,主要资质为房建施工二级。几台井架、几台混凝土搅拌机、几台砂浆机就是当时的全部“家当”!连办公地点都是租用在别人的宿舍楼里,可谓时日维艰。“公司成立之初,我所在项目工地的住房是竹片编双面粉刷掺着稻草的黄土砂浆墙体,而屋面是单层油毡覆盖……”说起当初,“老联美人”都有这样的同感。“联美建的第一批‘试点工程’,因防漏水工艺不到位,顶楼个别单元卫生间雨天就会有滴漏水现象,他们笑称得戴斗笠进卫生间。”同样说起当初,老业主感到很无奈。
再弱小的种子,在春天的沃土里都可以通过努力而茁壮成长。面对内外生存压力,联美公司积极探索,致力推行“信义”文化,主动树立“诚信为鼎,质量是金”的企业信条,将“筑广厦,塑精品,创一流”作为企业追求,完善项目法施工管理办法、推进ISO质量认证、建立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管理模式、积极推广QC小组等质量攻关活动……不懈的努力,让联美集团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技术话语权,成为业界佼佼者:20余年来,累计施工面积近千万平方米,数十项工程获得国家、省、市级质量、安全、技术等各类奖项,并参与福建省《钢铁渣粉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耐腐蚀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应用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的编写,多次获得全国建筑业企业500强、福建建筑企业100强、福建省经济社会突出贡献企业、省重点项目参建单位业绩信誉A级、厦门市综合实力企业100强、厦门市房建施工总承包10强等荣誉。
昨日蹩脚的“小丑鸭”,已然是荣誉等身的“白天鹅”。
从单枪匹马求生存
到企业集团铸品牌
联美的成长,不仅是规模的量变,更是内涵的质变。
2001年,为稳步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国家《关于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的指导意见》出台。虽然联美公司还缺乏“国际范儿”,但在此意见指导之下,联美公司通过改革改制,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更是在2007年12月17日,以产权为纽带,联合煤建、联盛、租赁、物业等公司,正式组建了“福建联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改革的春风依旧徐徐吹拂。此时,作为经济特区的厦门,也正处于海峡西岸“先行先试”发展的高速阶段。因此,2008年8月,联美集团总部迁址厦门,站在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和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精神,联美集团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引入民营机制,对原煤建公司进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了“国”“民”两种体制下的文化契合,进一步调整公司发展布局,创新管理机制。
2016年,联美集团所持用的“福能联美”建设及“福能美伦”地产这两块高品质的国企品牌,通过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的注册审批,实现了“从单一的卖房产,转变为卖文化、卖品牌,让文化和产品融合,并找到品牌升级的突破口”的发展目标,企业发展有了新优势,企业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大了。目前,联美集团拥有76个所属单位,在房地产开发、PPP项目建设、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地灾防治、室内装修、设备租赁、土石方、钢结构及商贸、物业、园林等各领域大显身手,真正实现了有质感的转型升级。
春风杨柳鸣金马,晴雪梅花照玉堂。当下,改革不止,春风正劲,恰是联美扬帆远航的好时候!(黄燕平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