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7版
发布日期:
从报纸上的名字到笔下的时代
——我与《福建能源报》的双向奔赴
文章字数:1,277
  案头的旧报纸被阳光晒出淡淡的黄斑,指尖拂过,油墨香里的光阴突然活了过来——原来《福建能源报》已走过了四十载。那年秋天,在能源报编辑老师的笔下,我脱下矿帽与工具包,坐上久候的摩托车驶离矿山,身后是家人不舍的目光,身前是石狮热电公司高耸的厂房。如今想来不禁会心一笑,那个被文字定格的名字,后来竟也会握着笔,在同一份报纸上写下同事们的故事;这张报纸不仅记录过我的青涩转身,更见证着一群能源人从煤炭领域走向风光火气核储的新赛道。四十年的风吹过纸页,那些被文字收藏的瞬间正顺着记忆的纹路漫过来,还有无数个“我们”,在时光里慢慢长成了现在的模样。
  因为报道,我与报纸相遇
  “你就是报纸上的那个小苏?”初到石狮热电时,我莫名地被身边的同事投来新奇的目光。2015年,煤炭行业正面临双重困境:一方面是日渐式微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背负着传统产业用人过多的历史包袱。在日益严峻的市场形势下,我在原煤矿公司的鼓励下,迈出了“走出去”的第一步。虽是小小的一步,《福建能源报》的报道却让我第一次意识到:“文字能让平凡的奋斗被看见”。在石狮热电,这篇报道让我更快走入大家的视野,收到的许多鼓励,成了我在陌生城市扎稳脚跟的底气。那时的《福建能源报》于我而言,既是忠实的记录者,更是温暖的赋能者。
  拿起笔,我成为故事的讲述者
  在同事们的引导下,我开始更频繁地翻阅《福建能源报》。报纸上那些关于同事们的故事,让我发现身边藏着无数为集团发展默默付出的人;而集团转型发展中涌现的新变化,更让我萌生了记录的冲动。参与石狮热电公司3号机技改工程时,我试着把工程里的关键节点、平凡岗位上的坚守片段写下来,那篇报道第一次见报时,我忽然明白:自己已从“被聚焦的个体”,变成了集团发展的“亲历者”。我笔下的小故事,不过是集团在新兴产业领域破浪前行的一个缩影。
  通过写稿,我更深入地触摸到集团的历史脉络:从煤炭到电力的转型阵痛,从创业初期的筚路蓝缕到如今的蓬勃发展……这让我真切体会到,手中的笔不只是记录工具,更在传递着集团向上生长的力量。
  四秩风华中,藏着无数个“我们”
  回望《福建能源报》的四十年,我的经历不过是其中一个版面的微小注脚,却也深深感受到它的分量。这张报纸不仅报道过我,更镌刻着集团从起步到高质量发展的每一步足迹;它不仅书写过“明星员工”的高光时刻,更铭记着无数平凡岗位上的坚守。这些故事交织成网,共同构成了集团发展的精神底色。
  翻读旧报时会发现,早期的版面多聚焦生产指标,如今却满是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的鲜活叙事。《福建能源报》自身的迭代,恰是集团做强做优做大的生动缩影。
  以笔为媒,共赴更壮阔的未来
  从曾经的“被记录者”到如今的“记录者”,我仍想用文字捕捉身边的故事,用笔触和镜头传递力量——让更多人看见集团发展的蓬勃活力。《福建能源报》作为集团对外的窗口,必将继续与集团发展同心同向、同频共振,更深度地展现“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下的能源化工故事。而我作为千万通讯员中的一员,也将是这场“未来叙事”的忠实参与者。我会循着四十年的笔墨初心,跟随《福建能源报》的老师们,让每一个能化人火热的温度,都成为报纸再一个四十年里,最滚烫的注脚。 (苏永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