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5版
发布日期:
从铅火到云网:四十载福建能源报人的精神长征
文章字数:1,291
  40年前,《福建能源报》创刊于一张张油墨初印的纸页上。创刊初期简陋的办公室,几套桌椅,灯光下人影晃动,笔划在纸上发出沙沙声响——似春蚕食叶,又似春雨润土,就在那样微薄的物质里,有巨大的精神在孵化,在奔涌。油墨的气息弥漫开来,是思想最初朴素而坚韧的形态。那时,报社如初春的树木,只管奋力向上伸展,向着未知的天空探出渴求的枝桠。
  四十年光影流转,报社与集团一同成长,其呼吸脉搏早已与福建能源石化集团壮阔的发展同频共振。我们共同见证了报纸在集团重大时刻中的在场:当福海创项目如巨舰启航,记者深入建设一线,在尚未平整的土地上,在机器轰鸣的车间里,用文字记录下建设者们挥汗如雨的身影;当“智慧矿山”的蓝图在深山里徐徐展开,通讯员在临时搭起的工棚里采访技术人员,将那份科技创新照亮未来的热望传递出去。
  从“铅与火”的灼热,到“光与电”的迅捷,再到如今“数与网”的无限可能,传播的载体在变,但报纸的使命从未偏离——我们始终是巨轮航程上的忠实瞭望者,是集团精神肌体里奔涌的血脉,更是集团“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那宏大交响曲中,一个坚定而嘹亮的声部。从纸端到云端、从单音到合鸣,媒介形式虽日新月异,可那传递能量、凝聚人心的核心使命却如磐石,在时代的流水中愈显其重。
  在践行集团“一二三四五”战略的宏图中,宣传思想工作自当主动打开格局,融入大江奔涌的潮头。宣传早已不是单一的信息发布,它正成为集团治理体系中深层嵌入的一环:对内,它应当是熔铸共同价值的无形炉火;对外,它又需成为塑造品牌形象、拓展发展空间的桥梁。当“数字能化”的战略号角吹响,宣传工作也必须率先插上技术的翅膀。文字之外,短视频的节奏、直播的即时互动、可视化数据呈现,都在重新定义信息的维度。这些新媒体形态已非锦上之花,而是我们讲述新时代能化故事的必备语法。在集团数字化转型的宏大叙事里,宣传思想工作本身亦需勇敢蜕变: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打造一支能写、会拍、懂策划、善传播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让“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的深刻内涵与生动实践,如春风化雨,精准抵达每一位奋斗者的心灵深处。
  曾有一次,我翻阅泛黄的《福建能源报》合订本,指尖拂过那些带着岁月印记的纸张,如同触到了过往的温度。一位退休老同事默默站在我身边,他轻声说:“瞧,当年我们写的那些东西,纸张会变旧,可里面跳动的东西,还在今天的机器声里响着呢。”是的,那些纸页上凝固的,是汗水结晶的盐粒,是智慧碰撞的火星,是理想不灭的微光——它们汇成了一条精神的暗河,无声地滋养着今日能化集团挺拔的身姿。
  40年,是一条悠长的河。报社的编辑们是这些河上的摆渡者,渡的不仅是信息,更是一种绵延不息的精神薪火。面向未来,宣传思想工作应如智慧的牧羊人,既懂得守护草场丰美的传统,也敢于驱赶羊群走向水草更丰茂的新地。当“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的蓝图化为大地上生机勃勃的图景,宣传思想工作便是那支饱蘸时代浓墨的巨笔,既要忠实描摹这壮阔的实景,更要为其中灌注信念的温度与理想的亮色。
  四十载风云激荡,墨香与数字交织成史;未来长卷展开,宣传当以思想为经纬,织就更宏阔的图景,让每一次传播都成为能量的激荡,每一则故事都化为照亮征途的星辰。 (乐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