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活的矿山,四周围着高大莽莽的群山。这块黑土地,养活了祖辈,养大了父辈,也正养育着吾辈这一代矿山人。
又是一年国庆遇中秋。同一轮圆月把矿山照得一片银白。那一刻,时间像矿脉一样层层叠叠,将七十年的月光、硝烟、汗水与焰火,全都压进同一道光里。
爷爷的月饼是“烙铁”味的。1956年秋,他怀里揣着奶奶烙的山东铛子火烧,与18名南下干部从北京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天湖山支援煤矿建设。那时的他们,要克服语言不通、水土不服、生活不适等各种困难,同当地党组织和干部一起,埋头苦干搞基建,热火朝天推经济,不遗余力传文化。下巷道,爷爷和工友们抡手镐、撬煤块,竹筐装满一车车希望。饿了,就把月饼掰碎放进铝饭盒,泡进热水凑合一顿。那一晚,月光一半落在家乡的土路上,一半照在小木拖车上,像给乌石镀了一层薄银。
父亲的月饼是“油纸”味的。1982年,中秋恰逢国庆。父亲用半月的粮票,在矿工食堂换来4块“苏式月饼”。纸一拆,酥皮簌簌地掉。他小心地托着,咬一口,满嘴甜香。黑白电视里正播放着阅兵,坦克的履带声震得食堂玻璃嗡嗡作响,父亲把掌心的渣也抹进嘴里,说:“这声音,比鼓风机还带劲!”门外,筛选场的煤矸石正装车运往远方。月光照在铁轨上,像给矿山铺了一条银亮的传送带。
我的月饼是“科技”味的。今年,双节再度重逢。同事送的手工冰皮月饼,轻轻一掰,豆沙流心便渐渐淌了出来。夜里,三代人坐在液晶电视大屏前再次观看2025年大阅兵,歼-35隐身战机、歼-20S双座隐身战机、“忠诚僚机”及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等重磅装备首度集体公开,无人机阵列划过天际……矿山的夜空中也绽放出“国”“家”字样的烟花。父亲的皱纹里驻着光,孩子的瞳孔里燃着火。月光洒在环保沉淀池上,像为绿色矿山题写着一行无声的诗。
当举国同庆的号角与中秋的晚风一起吹过煤场,我忽然明白:所谓家国,不过是三代人把同一轮月亮,从手推轱辘车到智能井架;从烙铁碎片到冰皮流心;从求一顿饱饭到品一份滋味。月光洒在三代人的安全帽上,像给每一个平凡的矿工,加冕一枚永不褪色的银色勋章。
(刘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