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深处,不断传来的机器轰鸣声与矿石碰撞声交织成了生产的主旋律,而在生活区的边角空地,一方方生机勃勃的小菜园,正以另一种姿态诉说着矿山人的生活智慧。铁锹翻垦、汗水浇灌,这些被精心打理的方寸之地,不仅孕育出四季时蔬,更栽种着矿山人对生活的热忱与对集体的归属感。
晨曦初露,霞光刚刚掠过传送带,小菜园里已热闹起来。才下夜班的老李拎着水桶,穿梭在田垄间俯身浇水,黄瓜藤在晨光中泛着青翠。午休间隙,几名女职工围在菜畦边,笑谈着谁家的番茄挂果更密。曾经的闲置地块,如今被划分成整齐的“责任田”。木栅栏内,豆角藤蔓顺着竹竿向上攀爬;辣椒缀满枝头红得透亮;生菜在晨露中舒展着嫩叶——每一处绿意,都蕴藏着耕作者的细心;每一颗果实,都浸润着劳作的欢欣。
这方小菜园,俨然成了矿山生活的“润滑剂”。当职工们结束生产作业归来,换下工装走进菜园,锄草、施肥、采摘……这些简单的农事,成了他们放松身心的“解压阀”。食堂的餐桌上,也常见到小菜园的“馈赠”:清炒的空心菜飘散泥土的清香,凉拌黄瓜入口脆爽,更添一份同事间分享的情谊。“以前下班就回宿舍窝着,现在每天都惦记着菜苗长势,既活动了筋骨,又能吃上放心菜,这日子越过越有滋味!”采样工王师傅一边抹去额头的汗珠,一边展示刚摘下的茄子,脸上笑容里满是踏实与满足。
更珍贵的是,小菜园成了连接情感的“纽带”。老师傅会主动向年轻人传授育种技巧,谁家的收成好了,便会分些蔬菜给左邻右舍;缺了菜苗,彼此互相调剂;甚至为了“种出更香甜的玉米”,还在菜园边开一场热闹的“研论会”。这些在田垄间滋生的笑语与互助,为集体生活注入了浓浓的烟火气,也让这座远离城市的矿山,洋溢着“家”的温暖。
暮色降临,小菜园被夕阳镀上一层柔和的金光。藤蔓上的水珠闪烁如钻,新摘的青椒仍带着日光余温的泥土气息。这片根植于矿山脚下的田园,或许没有诗人笔下的浪漫意象,却以其最朴实的方式,告诉每一个辛勤劳作的人:生活如种地,有耕耘才有收获。而那些在共同劳作中凝聚的情感,与矿井深处开采的矿石一样,皆是这座矿山真正珍贵的宝藏。 (黄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