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该站机修人员正在对制样室设备进行日常巡检 在煤电公司坎市发运站有这样一个群人,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洒着拼搏的汗水,24小时随时待命,以精湛的技术行走在站区的每一个角落,与机电设备成为“最亲密的朋友”,虽然整个班组人员只有5人,但是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工作质量。多年来,该班组一直秉承“杜绝干‘不安全活、低效活、浪费活、返工活和无效活’”的工作理念,为站区安全生产和后勤保障发挥了积极作用。
人人都是“活地图”
该站供水管道遍布站区各个区域,地势错综复杂,远至10公里以外的水源地,高至高山深处的高位池,管道大到一人合抱,小到手臂粗细,他们把这些管道比喻成站区的“主动脉”和“毛细血管”,是站区生活、生产不可或缺的“生命线”,而这些管道大概在什么地方,他们都了如指掌。“对站区水管的熟悉了解,是我们身为机修人员的必修课,每个人都必须做到将我们站的供水管路牢牢印在脑海里,这样,一旦哪里出现管道漏水,我们就能在第一时间找到。机修班班长谢福顺说。
每个人都是“活地图”,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到却很难。除了通过日常巡查、清疏、维养等工作外,10处大主水管,32处分水管口,200多公里的管道网,这些管道尺寸大小、铺设位置,机修人员必须熟记,把站区这些“主动脉”和“毛细血管”分布位置印在脑海、牢记于心。
2023年6月上旬,机修人员接二连三收到站区职工反映生活、生产区用水严重紧缺的情况。他们便分组行动,对站区所有管道进行地毯式巡查。就在一无所获的时候,队长曾基才立马锁定高位水池,随后他们便跋山涉水赶到水源地,经机修人员现场查看,发现主管道因老化原因,导致管内水往地里渗透。他们现场开会研究,立即制定维修方案,经过72个小时的连续鏖战,站区用水紧张问题终于解决,为后勤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人人都是“战斗者”
2023年8月中旬,开机班8#振动筛突然出现故障,造成生产运行告急。由于生产任务重,为不影响正常生产,机修班全体人员“上阵作战”,快速对振动筛进行抢修,一场“能源保供战”迅速拉开。
因振动筛使用年限较久且内部构造复杂,加上空间狭窄,设备运输、移动、对接都只能靠人工,给抢修工作增添了难度。再难我们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空间小的地方我们就一点点挪、设备不好拆我们就一点点撬,我们必须把维修任务按时完成,开机班组员正等着机器正常运行呢。班长谢福顺说。他们白天晚上连轴转,紧盯生产现场,诠释着机修人的责任和担当,经过20多个小时的顽强拼搏,在克服重重困难后,终于顺利完成了此次抢修任务,为该站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人人都是“守护者”
一次维修得一次经验,日积月累的经验就变成了他们拿手的“看家本领”。在日常机器设备巡查中练就了一套“望、闻、问、切”的过硬技能,他们用自己的慧眼、聪耳、巧手,在机器设备缺陷早期及时发现并维修。哪里有报修,他们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排除设备故障。
2023年6月下旬,他们对5号仓空气炮进行升级改造,有效解决了该站长期因仓口堵塞、滞留、粘壁等问题,同时降低了人工疏通安全隐患,进一步提高装车效率,发运工作得到高效运行。 (林玉梅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