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7版
发布日期:
福建煤电公司改革弄潮变化大
文章字数:1,511
    图为福建煤电公司安全监控指挥中心。

    图为环境优雅的职工住宅区——红梅小区。

  潮涌煤企,顺势而为。40年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福建煤电公司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推进科技进步,企业信息化水平提升了;实施安居工程,职工幸福指数提高了……
  从“土办法”到“信息化”
  每天早上,技术员罗源珍按部就班地取着小巧的矿灯下井,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原先老一辈矿工使用的、足有二三斤重的矿灯如今在井口难觅踪影。
  同样,如今矿上的矿灯房实现无人值守,原先矿灯房内姑娘们发灯的情景已经成为记忆,这又让小罗有了几许失落。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矿工们不再是靠着双腿徒步行走在长长的巷道,而是乘坐猴车下井。现在的猴车还安装了自动控制系统,无人乘坐时猴车自动停机,既方便矿工,又节约电费。
  下了井的小罗,他所处的每一个位置,以及他所行走的轨迹,在井口的信息中心监控屏都清晰地记录了下来,一目了然。井下建立了通讯联络系统,方便快捷地报告紧急情况,而不再是靠人工爬着出井报告。
  改革变迁,矿井的每一个细节都在发生着变化,信息化管理更是呈现出了新的“加速度”。
  煤电公司加大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与维护,“六大系统”可靠地运行,并精确地上传数据。建立和完善了翠屏山矿、龙潭矿监控中心、井下视频监控系统,抓好人员定位系统和瓦斯监控系统建设,推进矿井综合管理自动化,各矿井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信联  络系统和监测监控系统发挥作用,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该公司不断优化调整网络结构,基层矿井的网络进行内外网络分离,安全综合监控联网实现与煤监局同网络监控。同时,该公司不断推进科技进步创新创效,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也很大地提高了。大力推广变频绞车、变频空压机和空气源热泵等节能设备;推广应用空压机远程集中控制系统,实现了空压机无人值守;推广以钢代木支护、采面单体液压支柱支护、正规采煤工作面和锚杆、锚网、锚喷等工艺技术;还通过引进掘进机等现代设备,在掘进综合机械化上实现突破,铜锣坪矿建成了全省第一个机械化采煤面,实现南方煤矿提高机械化生产的新突破。
  从“居有所”到“居得美”
  连玉湖是煤电公司的老矿工,建矿之初来到矿山,住的是木板房。原来的同事叶祖燕笑着说,走进房间“踏木有声”,房里讲话“尽听无余”,门里门外没有区别。
  后来,老连从原来的二矿搬到了一矿,居住条件大有改观,住上了砖瓦房,再后来矿区盖起了楼房,老连搬进了套房。
  对于老连来说,改革变化太快了。今年春节,他从偏远的矿区搬到了煤电公司红炭山小区,心里美滋滋的。新居虽不豪华,但却精致,贴着瓷砖的墙壁,光滑中带着色彩,尤其是可以在家门口坐着一元钱的公交车逛城,便捷中畅享都市的繁华。
  每一次搬家,居住质量就提高了一步。“现在我们都搬到了城里,做梦也不会想到。”老连的老伴沉浸在新家的幸福之中。红炭山小区保障性安居房坐落在紫金山脚下,傍晚在风景秀丽的紫金山上散步,分外惬意。
  老连现在的新家是煤电公司积极争取政策建设的保障性安居房,房子的价格比商品房低很多。
  该公司大力实施职工安居工程,在建设“红梅小区职工经济适用房”2314套的基础上,又建设了红炭山小区保障性安居工程832套,总面积约为232574平方米,有效地解决了低收入职工的住房难题。
  不仅让职工“居有所”,还要“居得美”。2013年,该公司大力改善职工工作、生活环境,投入1000多万元资金加大“两堂一舍”改造、生活区绿化、道路硬化在内的美丽矿区建设,之后,每年都会投入上百万元,用于矿区环境的美化绿化,提高职工的幸福生活指数。
  (陈庆能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