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8版
发布日期:
“光合”与“攀登”中的成长实践
文章字数:1,251
  “干工程就像种树,根扎得深,才能长得高。”入职那天,导师郑工递来的不仅有一顶安全帽、一叠蓝图,更有这句让我受用至今的箴言。从尘土飞扬的施工一线,到统筹全局的地产管理,我的成长之路,正是一场在福建能源石化集团“光合文化”的滋养下,以“攀登精神”为指引,不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生动实践。
  向下扎根:在混凝土中汲取“专业”的养分
  真正的成长,始于现场的淬炼。盛夏的基坑,是我入职教育的第一个课堂。从识图放线到混凝土浇捣,我将自己化作一块干燥的海绵,贪婪地吸收着现场的每一滴知识。第一次独立负责基础筏板浇筑,30小时的连续值守,我记录了一连串关键数据。当平整的混凝土面层最终呈现时,我深刻体会到,“专业”立身,就藏在这对每一度温度、每一次坍落度的极致追求里。
  面对厨卫反坎浇筑合格率持续低迷的难题,我主动扎进QC小组,用PDCA循环这把“手术刀”,精准剖析出8个影响因素。三个月的反复调试,最终将合格率从76%提升至98%,并荣获省级QC成果二等奖。这个过程,正是“求真务实”的攀登——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用数据和事实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
  向上生长:在风雨中锤炼“担当”的脊梁
  工程人的担当,在风雨来临时尤为铮铮作响。2022年那个暴雨如注的六月,项目高边坡正面临险情,我和同事们没有一丝犹豫,毅然决然冲进雨幕:铺设防雨布、开挖排水沟、48小时轮班值守……我们用身体力行为项目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雨水灌进衣领,泥浆没过胶靴,但守护生命与财产的“担当”,让我们寸步不退。这次经历让我深刻意识到,我要将这种被动应对转化为主动管理,让安全理念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我坚信,安全不是成本,而是最大的效益;环保不是负担,而是对“光合文化”中共生理念最坚定的守护。
  创新突破:在融合中构建成长新范式
  工程不是独角戏,而是交响乐。我深刻理解“光合文化”中“合的共生力”的真谛。在项目管理中,我努力成为那个“链接器”,积极与设计、监理、施工方在同一张清单上对齐目标,以BIM模型为共同语言,在虚拟世界中提前化解了数以百计的管线碰撞。这场“团结包容、协同共赢”的实践,不仅节省了近百万返工成本,更将施工周期缩短了20%以上。正是这种协同共生的高效实践,为创新突破提供了丰沃的土壤。而当我的角色从乙方施工员转变为甲方管理者,这种协同与创新的历练,更让我完成了从“怎么干”到“为什么这么干”的思维跃迁。在设计交底会上,我用一线的“土经验”佐证设计逻辑,这既是“攀登精神”中“创新适变”与“爱拼会赢”的生动结合,也让我突破了个人能力的边界,看见了企业与个人共同成长的更广阔天地。
  光合同行,未来已来
  回望来路,我将一次次的“拼搏”沉淀为长期的“稳健”,将个人成长融入公司进步的洪流。企业为我提供了进行“光合作用”的沃土与阳光,而我则以“团结、担当、专业、创新”作为四根主筋,构筑起自己坚实的职业基座。“能无境,化万象”。我愿继续做一棵向阳而生的树,将根深扎于一线,将叶舒展向未来。未来在与企业光合同行的道路上,我将以矢志前行的决心、爱拼会赢的胆魄、求真务实的态度和拥抱变革的智慧,持续向上,永远向新! (徐宗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