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当第一缕阳光掠过石狮热电厂区,锅炉房的轮廓在晨光中渐渐清晰,汽轮机低沉的轰鸣声如同这座老厂平稳的心跳。在这里,“光”不只是能量之源,更是一种文化的力量,悄然滋养着这家走过近三十载的能源企业。
1998年,当第一座锅炉在这里点燃,石狮热电便注定了要与光结缘。它像一株破土而出的新苗,在大堡工业区扎根生长。近三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幼苗已枝繁叶茂,但那份对光的渴望与追寻,却愈发炽烈。
这里的光,是团结包容的暖光。石狮热电的年龄梯队拉得格外长:五十多岁的老师傅还能背出初代锅炉的参数,二三十岁的员工操盘着数字化系统……尽管石狮热电公司正在经历着人才更替,但在生产一线却从没有“资历壁垒”——集控室里,搞了一辈子汽机检修的老林,正跟着95后徒弟一起研究DCS逻辑图;刚入职的小李拿着测温仪,听师傅讲巡检窍门。他们身上折射的是石狮热电上下包容的暖光,这光不分彼此,不论资历,就像阳光从不选择它要照耀的叶子,只是温暖地、均匀地洒向每一个需要生长的角落。
这里的光,是创新适变的锐光。它穿透传统能源的边界,在巡检机器人的电子眼中闪烁,在数字化管理的屏幕间流转。“你们现在按个鼠标的活儿,当年能跑断腿。”运行班长老王总跟年轻人念叨。回溯过往,当初厂里连像样的集控系统都没有,想要启动循环水泵得从集控室穿过海风裹着煤尘的路跑到泵房,还得扯着嗓子跟中控对信号,更别提如今那些电动阀了。2017年石狮热电机组改造DCS系统;2021年节能减排改造又更新了全套控制逻辑。现在不止循环水泵,连脱硫塔的调节阀门都能在电脑屏上精准操控,鼠标一拖滑块,参数立马稳定下来。这光是好奇的、探索的,总在寻找新的路径,就像藤蔓总会找到向上生长的方向。
这里的光,是协同共生的和光。它连接着企业与伙伴,温暖着厂区与工业区。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石狮热电公司迅速组织党员突击队、党员服务队抓好疫情防控,同时在政府规定的时间内准时复工复产,满足区域供汽需求。2023年煤炭价格暴涨,石狮热电公司积极履行国企社会责任,始终保证工业区供热需求,适当优惠汽价,为石狮市政府做好染整企业疏困工作,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独木难成林,唯有万千树木相互依存,才能构成生机勃勃的生态。它不强求一致,却在差异中寻找共鸣;它不掩盖个性,却在多元中达成和谐。
老照片里,第一代石狮热电人站在崭新的设备前,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如今的集控室里,年轻的技术员凝视着数据屏幕,眼中倒映着同样的光彩。这里的每一位员工都是追光者,也是发光体。他们守护着锅炉里跃动的火焰,聆听着汽轮机稳健的韵律,在这片熟悉的厂区里,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将理念转化为行动。光合同行,向上向新。这是一曲光的赞歌,更是一群追光者正在书写的散文诗。 (康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