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秋夜。月色如水,漫过山峦,也洒落在厂区的灯火上,悄然浸润着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夜风温润,送来淡淡的桂花香,也捎来了记忆深处柚子的清甜香气。我独自站在一隅,仰望着那轮明月,仿佛看见了当年的自己,手提行囊,从家出发,走过山海,穿越岁月。此刻驻足,我才惊觉:“归途”不仅是地理的距离,更是一种心境,一份在漂泊中重拾温暖的勇气。
童年的中秋,是在广东潮汕地区度过的。那时,家家户户都要“拜月娘”。大人们带着孩子安好香案,摆上柚子、时令果蔬、月饼和糕点,静候月亮升起。院落里,香案旁供奉着垒成小山的糯米饭,一些精心剪裁过的剪纸以及用枝叶扎成的孔雀等各式手工艺品点缀其间,精巧别致,寄托着全家人最朴素的祝愿。那时的我总小心捧着颗圆润的柚子,仰头望向夜空中高悬的明月。院里的馨香与清辉交织,不仅温暖了整个童年,更让团圆的幸福感,悄然流淌在心间。
长大后,我或因求学,或因工作而辗转于不同城市,最终在三明落脚。初来时,四周山峦叠嶂,秋日晨雾氤氲,一切既陌生,又新奇。深夜加班,厂区一片沉寂,宛如矗立在城市另一端的孤独灯塔。我常独自站在窗边,凝望天际那轮明月……它分明与故乡的无异,却仿佛滤去了童年的欢声。那段日子,我才真正尝到“漂泊”的滋味。曾以为走得越快、去得越远便是成长,直到我真的不断加速向前,越走越远,才发现自己最怀念的,竟是故乡那寻常的烟火与慢下来的时光。每逢中秋,街市灯火流转,我走在其中,常觉得自己是人潮里最孤单的那道影子。
直到如今的中秋,身边多了几位知交。我们或相约聚餐,或结伴出游,共度佳节。我们在餐桌前举杯畅谈,旅途上嬉戏玩闹,由衷的欢声荡漾开来,温暖了夜色,也温热了彼此的心。望着朋友们真挚的笑脸,耳畔仿佛又响起了儿时院落里的笑语。我忽然领悟:只要有人愿意与你分享生命的喜悦,无论身在何方,都能触摸到“家”的温度。
月亮依旧圆满。人间灯火与天上月华交织,映照出记忆里最温柔的画卷。朋友的笑语在夜空下轻轻回荡,手中的月饼香与新桂的芬芳交融,酿出一种久违的“踏实”。黄昏时,我坐上返回住处的公交,短短几公里的路程,竟足以抚平日间的奔波与疲惫。带着些许微凉的秋夜晚风穿窗而入,悄然带走异乡漂泊的倦意。厂区的灯在远处闪烁,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烛火,为所有漂泊的心指引着归途。我心中笃定,任凭山高水远,只要心中有牵挂,便总有地方可以安心落脚。无论走多远,头顶这轮明月,便是最好的见证。
中秋之夜,月华如期而至,照亮空地、山峦与每一张仰望的面庞。海与山,远方与近处,少年与成年,所有看似对立的一切,都在同一片月光下交汇融合。中秋,不仅是家庭的团圆,更是文化的脉搏、安顿心灵的坐标。它温柔地提醒着我,无论漂泊至何方,总有一轮明月在守候,总有一份温暖在等你回望。
月亮渐渐攀上中天,皎洁光辉铺满大地。我抬起头,心中默念:此心安处,便是吾乡;此身归处,即是当下。山海为凭,月光作证。在这个中秋之夜,我终于同自己达成和解,也与世界温柔相拥。夜风轻拂面颊,送来桂花的淡香与初秋的微凉,仿佛在耳边低语:请相信,无论漂泊多远,总有光明为你而亮,温柔守护。
月色如水,静静流淌在厂区、空地、心田,也流淌在所有曾陪伴、温暖过我的人与时光里,恒久而温柔。今年中秋,我也将踏上回家的路,就让这温柔月光,照亮我的归途。 (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