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躬身在织布机旁以眼为镜,守护产品质量的“严卫士”;也曾是穿梭在繁忙的车间现场,不知疲倦地协调生产的“急先锋”;现在又当起了物资供应的“大管家”,打起了降本增效的“铁算盘”。她就是福能南纺公司新南针供应部副经理沈素华。
工作十八载,从织布一线到供应前线,从普通挡车工到纺织工程师,沈素华立足岗位,不断创新创造,先后被福建省共青团授予“省直最美青工”和“省直青年“岗位能手”称号,斩获“南平最美劳动者”南平市劳动模范”表彰。近期,她又荣膺“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称号。那一摞烫金的荣誉证书,见证着她铿锵有力的奋进足迹,也见证着她为企业发展作出的累累贡献。
实力的背后是漫长的打磨。2007年,20岁的沈素华跨出学校大门,凭借一腔热血,成为福能南纺公司的一员,在布机挡车岗位“向下扎根”。尽管倒班工作繁重艰苦、机器轰鸣声震耳欲聋,但她并未因此退缩,而是将生产一线的磨砺视为建功立业的必经之路,在实践中虚心向师傅学习、找工友取经,积极投身各种技能竞赛和质量课题研究,快速成长为优质高产能手。入职当年,她参与开展的“剑杆降低断经疵布攻关”质量活动,获评省QC质量优秀奖,让她第一次尝到了创新带来的成就感。
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好学上进的精神,让沈素华逐渐崭露头角。2009年,她被提拔为车间总教练兼质量守关员。10年间,她坚持毫厘必较,在布面上一个个琐碎、不起眼的小瑕疵上用心“找茬”,让产品更走心、下道工序更放心。
2019年,因工作需要,沈素华调到新南针织造车间担任副主任。“如何把创新和生产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成了她思考最多的问题。她常常穿梭在各个工序间,收集第一手资料,结合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心得手法,总结提炼岗位创新成果,制定多项企业操作测定法和规章制度。作为主要成员,她参与的创新项目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为企业产品转型升级作出积极贡献。
作为党支部委员的沈素华,坚持把党建做到生产一线,带领车间开展“党建+品质提升”活动,每吨布质量损失同比下降52.79%;带头推进“技术结对帮扶”等活动,主动分享工作经验,传授操作技巧,为车间培养出全国针织行业纬编操作能手和多名业务骨干。
2023年,沈素华再次转变身份,全身心投入新赛道——任职供应部副经理。当好采购“管家”并不易,对搞生产出身的她来说,企业效益的压力、业务板块的广度,以及海量数据的关联,无一不是挑战。没有业务基础的她工作得更加卖力。别人都下班了,她还在电脑旁钻研供应知识,苦学财务、法律甚至更多领域的相关知识,思考如何提高工效。
伴随公司“三争”行动的深入开展,吹响了奋勇争先的号角。沈素华将采购作为降低成本的主战场,她白天跑市场、下现场,了解生产需求、调研行情变化;晚上挑灯夜战,分析各类物资的价格走势、质量差异,比对供应商信息。通过货比三家、比价竞谈等方式,在保障物资供应的同时,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2024年,经她主导的采购项目,累计降低成本近40万元。
“素华对待工作非常认真,事事都争先。”该公司原女工委主任陈琼说。沈素华身上总有一股劲,技术比武有她、演讲比赛有她、运动场上还有她,她忙碌的身影总是迸发出鲜活的生命力。在张弛有度的工作氛围中,作为该公司女子气排球队员的她利用业余时间勤学苦练,发球、接球、扣球……每一个动作都不懈怠,球队在集团“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活动中获得气排球比赛第二名。
刻苦、实干、积极、坚韧……这些美好的词语在沈素华身上总能找到印证。当晨曦穿透供应部的窗户,映亮了胸前红色的党徽,那个清瘦又坚强的身影,正伏案认真核对库存物料信息,以实干担当谱写创新增效的新篇章。(蔡庆华 摄影报道)图为沈素华在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