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8版
发布日期:
我的驻村岁月
文章字数:1,564
  阵阵的秋雨,浇灭了炎炎的暑气,风凉爽了起来。清凉的秋风令我的心瞬间安静了下来。伴随着瑟瑟的秋风,我的心绪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虎西村,回到了三年的驻村岁月。
  2021年7月12日,这是我驻村开始的时间。
  我来到驻点村虎西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帮助农民解决农田灌溉缺水问题。刚开始,走村入户找老百姓聊天是我的日常工作,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便对这个将近5000人的大村庄有了大概的了解。走访中我获悉了村里严重缺水的情况,时常需要池塘抽水灌溉,雨天田里等水灌溉,老人孩子挑水灌溉等现象常常会碰到。
  夏天的一个夜晚,快12点了,一位80岁高龄的阿婆为了将下雨收集的雨水引进田里,一直在黑灯瞎火的田里守候,还跟我说要守到天明,等田里禾苗都灌溉了再回家。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于是我心里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帮助村民解决缺水的问题。
  “从下游的虎西大峡谷把水引到位于虎西村顶部的红领巾水库,解决水库常年由于水源不足造成库存水量少的问题。”我提出了大胆的设想之后,便带着村干部们深入到现场,经过多番的考证,拿出了引水入库方案。
  说干就干,在派出单位能化集团的资金支持下,当年10月初,我们便开始着手实施引水入库工程。引水管路布设,会经过老百姓的竹林,要砍伐一些竹子,老百姓难免有些怨言。知道情况后,我便带着村干部们来到他们家中,不厌其烦地跟村民们摆事实讲道理,让他们知道引水入库工程对村里农田灌溉的重要性。正是看到我作为一名外派下来的驻村书记都在尽心尽力为村民谋福祉,村民们都纷纷表态,他们不收一分钱的清苗补贴,无偿地将引水工程所需要的用地捐赠出来。
  在村民们的大力支持下,引水工程进展很快,差不到100米,水管就要铺到水库了。这个时候,一处坟墓挡住了施工的步伐。想着改线路绕过去,却因为水平落差问题没有办法绕开,但是让村民把自己家祖坟迁走,我和村干部们都于心不忍,都没敢上门去找他们商量,工程就这样停了下来。
  “张书记,听说你要引水进红领巾水库,这是我们村的大好事。不能因为家里的祖坟影响了项目推进,我们兄弟四人商量好了,把咱家祖坟迁走,不为难你。”村民开焕叔这句话当时就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在开焕叔四兄弟的支持下,引水工程在当年12月底便顺利完工,次年1月初下了一场大雨,我们长达1000米的引水管道便正式“上岗”了,将下游的溪水源源不断地送进红领巾水库。用村里老百姓的话说:“张书记的高山引水,为我们村留住了水,更是留住了财富啊!”
  有了第一件事的成功,接下来我又通过福建能化集团的4.9万元帮扶资金带动,发动热心乡贤出资出力,撬动起了长达2.2公里的虎堂公路维修工程。
  这期间,村民源开大哥的义举让我深受鼓舞,当时对募捐效果我并不抱多大的希望,以为能筹集个三五万就了不起了。
  “我捐5000块,我还会帮忙发动外出乡贤捐款修路。”当时源开大哥拿着他干苦力攒下的钱,颤巍巍地交到我手上。让我感动的不是他捐的款多,而是我知道这是他流了许多的汗水,耗尽了很多的气力辛苦挣来的钱,我还知道他家的房子盖好七八年了,一直因为钱不够没有装修。也正是受源开大哥的正能量感染,乡贤们都纷纷慷慨解囊,短短几个月我们便筹集了30多万元。
  很快,虎堂公路于2022年底修好通车,从而彻底解决了虎岗镇与堂堡镇之间通行难的问题。源开大哥也从此多了一件事,只要碰到工休,他都会回到家乡,扛着锄头在虎堂公路上义务干起了清理水沟、清扫乱石的工作。
  驻村三年的岁月,我不仅认识了大义面前舍小家顾大家的开焕叔四兄弟,认识了为修路宁可自家房屋不装修的源开大哥,还认识了做了一辈子好事不留名的老党员开洪叔,从他们身上我可以看到乡村振兴的希望。也正是有了这些优秀的村民的帮助,有了派出单位的用心帮扶,我的驻村岁月过得既充实又有意义。(张文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