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8版
发布日期:
让写稿成为一种兴趣
文章字数:926
  一向寡言少语的儿子有一天突然问我:“老爸你老写稿,稿费丰厚吧?”我愣是没反应过来,“现在稿费少那么多,还费神费力写什么稿,你业余时间多休息休息不挺好。儿子一脸不解地说。“嗨,我们写稿的人都不是冲着钱去的,可能就是一种纯粹的兴趣吧。我连忙解释。
  作为一个兼职通讯员的基层工作人员,谈起写稿,今感悟颇深,酸甜苦辣皆尝遍。写稿是一个“苦差事”,基层兼职通讯员平时都有自己的分内工作,写稿就只能利用下班业余时间或周末休息日。说它是“苦差事”,也有一些客观原因存在,首先是自己不想写但迫于单位宣传任务考核,又难以婉拒推脱,必须得写。其次总感觉没有合适的新闻点或素材,没啥写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者是不知道咋写,没写时总感觉脑中肚中“货”满满,待提起笔来,就有种“江郎才尽”的感觉,一时不知从何处着笔,最后是怕写不好,不知道自己所思所见所闻要怎么把它写成文字抒发表达出来。
  笔者认为,要想把写稿这个“苦差事”变为一种“乐事”,首先作为兼职通讯员要掌握写稿的技巧和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渔”就是捕鱼的方法。其次,要让通讯员写稿变不想写为我要写、有得写、敢于写,就是要深入基层一线,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所见所闻中去挖掘不同的题材、去收集不同的素材,然后有条不紊地记录下来,让读者读起来感觉有味不空洞。然后还需要学会观察,用感官去认知和感悟。例如你面前放一个紫砂壶,让你去观察,你要用眼、耳、鼻、手,去看听闻摸,才能得到一个真实完整的第一手资料。而大多数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却不会观察,可想而知,那他们所获取的信息就比较片面不全。只要我们沉下心,脚沾泥巴下基层,深入一线,用眼用心去感悟、观察工作生活中的人和事,对他们才有更深更进一步的认识,才会真心喜欢,才能有感而发,从细微处发现其中的闪光点。最后是让通讯员享受写稿成功的快乐,变苦为乐。作为基层领导要多给予通讯员赞美鼓励,多与他们沟通,为他们提供新闻线索,对他们的稿件要认真校对、修改、加工、润色,提高投稿件质量,并及时给予意见建议,不要挫伤通讯员写稿的热情,帮助他们成长。
  特别是通讯员稿件发表在报刊上,要多给予表扬奖励,激发他们的写稿热情,让他们感觉到信心满满,让写稿成为一种兴趣而不是“苦差事”。(郑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