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8版
发布日期:
文化·原则·道
文章字数:841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原则性的民族。
  历史悠久的华夏文明,如同一个在炼窑里烧制了千年的陶器,历久而弥新。古朴、庄严的器皿上,陶釉堆垒,显得神秘美观而富有内涵,刻进陶器中的一个字曰之“道”。中国人是很讲究道的。何谓之道?
  “百善孝为先”,从古至今,孝道一直为国人所重视、所倡举。在古代社会中,“孝”是为人处世之道,是做人的本源。在现在也是如此。一个人如果不守孝道,那么将为人所唾弃,成为众矢之的,进而为社会所摒弃。
  “一诺千金”,讲的是诚信之道。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失信于他人,便会遭众人嫌恶。有一个从小听到大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孩因总是骗大人“狼来了”,最后被狼吃掉。相信这个故事让许多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因为守信,季布才能免于一死,并受人敬仰;正因为守信,吴起与友人“一日不食”的佳话才广为流传,为后人所赞美。小到个人,大到国家、社会、企业、也无不遵守诚信,这就是诚信之道的力量。
  在古时,男有男戒,妇有妇道;家有家规,国有国矩。在现代社会中,除了法律之外,人的道德观念也是约束人行为的“道”,各行各业的人都为规矩而行。清洁工有洁屋净路之道,商人有凭本事经营之道。也有借钱之人的还钱交赊之道,为员工者踏实勤干之道,当干部者为廉政为民之道……其中有职业道德,也有为人处世之道,也有义气风范。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一代代人约定俗成的习惯、规矩,是中国文化的点滴精华,是华夏子女做人的信条,炎黄子孙安身立命之本。
  进入新时代,文明飞速发展,新旧文代碰撞激烈,保留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守住中国人自己的“道”,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当前的社会局势下,我们可以看到好些优良的品质在人性中熠熠生辉。撤侨时搭救他国侨民的义举,大力援助受灾国家所体现的人道主义精神,维和部队中“中国蓝盔”所展现出的大国责任与担当……
  这就是“道”。它激励着中华文明的发展,是国家运行的强劲动力,是奠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石,也是企业发展通道中不可缺的一点。“道”早已经走出国门,成为中国人又一张闪亮的名片。(方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