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福能新能源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设备设施“老坏旧”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对发生故障的大部件研究,积极沟通国内合作单位,经过反复测绘试验,第一次成功实现了大部件的国产化替代,节约维修成本100多万元。
降本,关键部件国产化
2023年1月14日,顶岩山风电场#10风机成功更换国产化主轴后并网发电,预示着该公司在风机部件国产化替代上迈出正确而重要的一步。
在更换主轴的过程中,该公司维检工作也碰到很多“拦路虎”,其中涉及轴承座间距、齿轮箱收缩环尺寸、码盘等关键零部件的检修技术难题,特别是去年受到新冠感染疫情的影响,合作单位的技术人员无法到现场对主轴零部件进行确认,如果更换过程发现不能替换,那将会造成一笔重大的损失,于是国产化部件是否可用成为了困扰维检中心的一大难题。
“实施进口风机部件国产化工作,不能只讲不做,贵在落实。”该公司副总经理林通达说。生产部门迅速组织技术专工,积极与合作单位的技术人员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沟通,现场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进行各个细节的确认工作,并借鉴其他风电场成功更换的案例,最后终于确认国产化主轴可以进行替换,并组织力量积极配合,最终完成了风机进口主轴国产化替代更换工作,大大降低了维修成本。
“进口风机关键部件实现国产化,打破了国外垄断,大大提升了维修工作的主动性,这是今年生产工作的一大亮点。”林通达说,像这样的例子,在福能新能源的生产工作中还有很多。
增效,创新工作出成效
要巧借外力,更要苦练内功,才能不断增强自主检修能力。近年来,该公司非常注重群众性创新创效和青年“五小”创新创效工作,已连续多年开展了员工创新成果表彰,在基层建立了以莆田市劳模卢玮彬、多名集团公司技术骨干等为领军人物的创新创效工作室。提供阵地,完善机制,并从经费上予以大力支持,保障创新创效工作有序推进。
“俗话说,高手在民间,基层员工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直接参与者,对现场技术和设备的短板感受最深,对现场生产的瓶颈了解最透彻,你们的发明成果也更接地气、更有效果。”维检中心主任吴炎鑫鼓励员工们。
在制度的激励下,广大基层员工立足岗位、结合生产实际开展创新创效热情高涨。近两年,基层涌现出各类创新创效成果100多项,在生产现场推广30多项,员工创新创效活动已经融入到生产和安全中,并持续发力,助力风机设备实现稳产增效。
近年来,在风电行业走向深海的背景下,作为陆上风电的福能新能源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增加科技研发经费投入,采取国产替代进口、坚持创新驱动的方式,进一步挖掘降本提质增效潜能,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林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