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运检人员正在进行送电前检查。
3月11日,经过十余个日夜的连续作业,福能海峡公司220kVI回海缆完成抢修并放回海底成功送电,确保了双回路的全容量送出。
前行路上,我们共担风雨
1月14日,因锚害事项引起的海缆故障,导致长乐C区项目电气线路由原双回路限制为单回路送出。为保障多发电多送出,该公司迅速响应,成立海缆抢修专班,组建技术团队,联合施工队伍,多方力量快速集结,制定抢修方案,为恢复双回路送出做足准备。
为精准定位故障海缆的位置,该公司组织技术力量赶赴现场,到达现场时却发现故障点处在狭口区域,水流湍急,加上海上大风和阵雨影响,作业情况不容乐观,这给潜水员下水、故障点精准定位、抢修船只就位都带来了极大挑战。面对实际抢修遇到的困难,该公司迅速优化抢修方案,加强各项安全措施,潜水员面对艰难的作业场所,深潜海底持续摸排故障点,经过一整天的不停摸排,终于确认了海缆断点,为后续海缆抢修工作提供了精准信息。困难面前,我们披荆斩棘
因海缆抢修需长时间海上作业,2月27日,终于等到了珍贵的连续窗口期。凌晨3点,抢修船只海工一号移船出发至故障点就位,现场叮咚作响的作业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这边海缆打捞,那边搭设临时工棚,远处无尘制作室布置着接头制作的前期工作,现场井然有序。
“烦难不避,越是复杂越下细。”在海缆抢修过程中,陆上集控站的值班人员一遍遍配合着海上作业人员进行测距,力求达到熔纤精确合格;在海缆剥套中,加热校直、光纤熔接工序上的每个人都不遗余力、争分夺秒;在海缆三相中间接头制作中,“C相海缆接头制作完毕,开始进行B相海缆接头制作”“海缆陆侧三相接头均已制作完成”,大家配合默契;在套筒注胶过程中,施工船甲板站满了人,或手持螺丝刀奋力撬着胶桶,或进行着最后一节套筒的精准安装……
成果出现,我们持续奋进
随着海上接头制作完成消息的传回,场站现场专业负责人立即下令开展耐压试验。绝缘测试、预耐压、正式耐压,为尽快恢复送电,运检人员常常忙到忘记吃饭,在耐压设备冷却完成后就立即进行三相耐压试验。试验结束,大家都挤在耐压设备前,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现场人员立即联系集控中心:“已成功完成耐压试验,请集控中心向调度申请送电。”
3月10日晚上10点27分,“恢复海缆送电!”经过24小时试运行,集控中心逐步将风机负荷切至I回海缆,双回路送出恢复。
(张苗苗朱思杰黄家杰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