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回家,看着杂乱的旧仓库,我就和老妈简单收拾了一下,没想到在门后的旧箱子里发现了一件工作服、一个工具包、一双绝缘胶鞋和绝缘手套和一张1988年的工人合照。
看到这张照片,我的兴致就来了。我放下手上的活,追着我妈问:这不是我家老头子吗?怎么穿着电工的制服?”“别看你爹五大三粗的,在你没出生之前,他也干过很多技术活,这张就是在调去上京矿之前拍的。”我妈回答。我怀着期待的心情,静静地听我妈诉说父亲以前的故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煤矿的生产压力越来越大,矿里大规模引进了许多电器,频繁地使用会导致断电故障频发,所以父亲永远在抢修电器的路上。哪怕是到了节假日,父亲也因为工作性质的特殊,都会在岗或在家待命,始终难以离开单位,这一点也是父母曾经谈恋爱时的遗憾——没空一起出去走走,享受二人世界。
我妈记得有一天凌晨5点多,两个人还在休息,隐隐约约听到父亲接到单位的电话,通知他到井下去抢修设备。放下电话,父亲换上了电力工人的“标配”,麻溜地蹬着三轮赶赴现场。那时候,电力工作稳定关系着整个煤矿的生产,这种状况他早已习惯。到了现场,父亲和同事立即展开检查和维修,不敢有一丝的松懈。井下的环境很复杂,不一会身上的工作服就湿透了,好在情况没有想象那么糟,设备又恢复使用了,大伙总算松了一口气。
听完这段故事,脑子里就有父亲和同事们一起为生产保驾护航,勤奋工作的画面。每当我身处光芒璀璨的大城市,穿过灯火通明的小巷,我就能深深地体会到,这一切美好的光明凝聚了无数像父亲一样的电力工作者辛勤的汗水和无声的坚守。那照亮黑夜的万家灯火,是许多和父亲一样平凡的电力人经年累月默默奉献的成果。
整理完旧仓库,我妈告诉父亲事情的经过:“儿子说你是他心中最伟大的英雄!父亲抿着嘴,嘿嘿一笑:可不敢这样说,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是的,不论何时何地,不管是工作日还是假期,还有千千万万的工作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尽职尽责、无怨无悔。
如今,父亲也退休了,万家灯火”似乎已经离他很遥远,但他还在使用他的技能守护我们一家的光明。我为父亲的经历感到骄傲,也为自己能成为能化集团的一员而感到自豪。(翁郑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