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端午节马上到了,在我们客家农村,每年的端午节是一个很隆重的节日,小时候过端午节情景历历在目,就像发生昨天一样……
那时候,家里生活经济条件远远比不上现在,但一大家子一起过端午节情景如挂菖蒲艾条、洗艾草水、包粽子、喝雄黄酒、杀鸡鸭等风俗,其乐融融氛围仍然记忆犹新。
端午节这一天,老爸一大早就起床宰了奶奶养了好久的鸡和鸭,我和弟弟向爸爸哭诉说爸爸太狠了,把我们好朋友弄没了,我和弟弟陪着小鸡小鸭说了多少悄悄话。老爸笑着说“给你们姐弟俩加些营养。说我只长个子不长肉,人像竹竿一样瘦。
接着,奶奶和妈妈带着我们去田间地头摘粽叶及菖蒲艾草,大家把艾草在洗净晾干,整个院子里全是艾草独特的清香味。奶奶抓了一把菖蒲艾条插在大门口上,祈祷我们一家人要平平安安。小时候的我并不明白她的意思,直到长大了才明白奶奶在这一根细细的菖蒲艾条里倾注了她对家人深深的牵挂。
储藏间久存的糯米也早早浸入水里,奶奶和妈妈教我们包粽子时跟我们说,在粽子里放些红枣及桂圆是客家人的习俗,寓意红红顺顺、团团圆圆。我感觉自已的小手已经握不住那么大的粽子了,糯米及食材撒得满桌都是,大家都笑话我,我也跟着一起傻笑。
奶奶在厨房里煮一锅艾草水并放些鸡蛋,招呼全家老少用艾草水洗澡,奶奶还说洗了艾草水一年到头不会被蚊虫蜈蚣咬,还能驱赶各种不顺迎来好运。我和弟弟听了就用艾草水洗了好几遍。这时,艾草水煮熟的鸡蛋香味也扑鼻而来,奶奶把蛋装在五彩的锦囊里,挂在我们脖子上对我们说: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有出息的人。
儿时的我觉得过节真好,吃上各种我爱吃的美食,我就盼着天天过节。其实每每想起小时候过节的情景,一股乡愁久久萦绕着我的脑海。好久没回老家看母亲了,忘不了生我养我的乡土情结,我多想再回老家住上几天,陪陪母亲说说话,在爷爷奶奶坟上说些心里话,一定要常回家看看。(曾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