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为能在一季度收官前完成卸船机大车轨道调整更换工作,鸿山热电公司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在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同时,快马加鞭、鼓足干劲,高标准严要求推进项目建设。
“突突突……”冲击钻刺耳的声音在卸船机轨道调整更换现场响起,伴随着机械声和金属的撞击声此起彼伏。施工人员的汗水和雨水交融在一起,冒出阵阵热气。
“这个项目是公司投产以来首次对轨道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工程量非常大。”该项目负责人谢再典说。
据悉,鸿山热电公司煤码头为突堤式防波堤码头,主体为重力式沉箱结构,码头由抛石防波堤围护。经过多年运营,码头受恶劣风浪和卸船机卸煤动力作用,前后轨道出现了沉降位移差,胶泥层破损,钢垫板变形等,影响到卸船机的正常行走。
为消除安全隐患,该公司决定利用年度检修契机,于今年年初对轨道进行调整维修,延长轨道使用寿命,确保生产正常运行。
1月11日,卸船机大车轨道沉降调整项目正式开工。
“既要保障卸煤通畅,又要保证项目按计划推进,这是项目要面临的双重挑战。”谢再典说。为此,该公司科学组织,统筹安排,制订了合理的施工工艺和周密的施工方案。开工前组织人员对码头海侧(前轨)、陆侧(后轨)轨道现状进行测量,采集沉降位移差数据,分析建立施工控制网。
“原本的计划是码头轨道中间段的180米海、陆侧轨道,工期为15天,但为了不影响煤船接卸任务,现在我们需要对工期进行再优化,这同时也给我们的项目进展增加了难度。”谢再典表示,“公司卸船机轨道分为海测和陆侧,单侧轨道全长312米,轨道调整需分段进行。先进行中间段180米的施工,将3台卸船机移至码头两端,待中间段180米轨道调整完成后再将3台卸船机移动至中间段,完成剩余轨道调整。”
由于工程量巨大,可用工期短,该公司燃料部各专业、专项队伍齐心协力,克服季风和雷雨天气的影响,加班加点,紧密围绕项目流程、工期及交叉作业顺序,紧盯每项工作的完成时间、完成质量,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啃下这块最硬的骨头。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正月初六了。”2月6日,施工人员仅用4个通宵时间便完成该段施工。看着晨曦初露,在场人员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经过连续奋战,施工人员严格按照疫情防控和安全施工要求,先后完成前轨(海侧)调整、后轨(陆侧)调整、防风锚定调整及更换等工序,繁忙的身影、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构画出项目建设的春景图。3月13日,大车轨道调整更换顺利完工,也为该公司今年一季度生产经营实现“开门红”添薪加火。(刘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