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年7月26日晚上7点,上海外滩,全国第一个路灯在此点亮,围观群众长达数公里,人们第一次知道,原来星星可以离人们这么近。
而这一天也成为了中国的电力工业诞生日。后来,这一天被确定为中国电力主题日,成为我国电力行业一年一度的盛会。
一
在近代,蜡烛对那时候的人们来说是奢侈品,大部分百姓还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晚只是用来睡觉的,并不知道这点亮星星的东西,对他们有多大影响。
1888年12月,清政府从丹麦购进一台15kW发电机,在中南海西门外设立了北京西苑电灯公所,北京的宫灯蜡烛换成了灯泡。从此,历经两代王朝的紫禁城有了现代的痕迹。
在晚清重臣李鸿章的推动下,中国的电力行业逐渐有了起色,在大连创立了大石船坞电厂。1890年广州华侨黄秉常建广州电灯公司、1899年德国人库麦尔在青岛建电灯厂和大型发电厂、1900年冯恕建京师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1903年开平矿务建唐山煤矿发电厂与林西矿发电厂、1910年两江总督张人骏建金陵电灯官厂、1911年租界工部局建杨树浦电厂、1915年董世亨建浦东电气,1901年起,宁波、烟台、镇江、汕头都有华人率先零零碎碎地建设民营电厂。那些飘摇的电厂,成为了我国电力的火种。
直到辛亥革命前,中国一共有80座电厂,发电设备总容量37000kW。到抗日战争前,中国发电设备总容量增加到1365792kW,年发电量44.5亿kWh,位居世界第14位。
当时美国的最高发电量达到961.24亿kWh。当时的电力人,面对巨大的差距,毅然决然承担起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使命。
二
1937年,在那个救亡图存的时代,中国电力的发展进程被打断了。电力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基础,而日寇为了奴役我们却想把持住中国电力的命脉。抗日战争期间,日寇对中国电力行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中国人民倾尽全国之力,在大后方筹建了27个电厂。
抗日战争使当时的中国损失了94%的发电量,给中国经济造成了重创。而为了抢救飘摇的火种而牺牲的电力人和纤夫,没办法查到具体数字。在抗日救国的道路上,中国电力人和在一线奋战的战士一样同仇敌忾,慷慨悲歌!
日本投降以后,中国电力开始恢复元气,1946年,中国的发电设备容量恢复至128万kW,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全国发电设备容量达184万kW,其中火电168万kW,发电量为43亿kWh。建国以后,中国电力迎来狂飙突进的70年。
三
与国内其他突飞猛进、震惊世界的行业不同,电力行业的超速发展一直是除了业内人士鲜为人知的。
2010年,中国发电量为42017亿kWh,将维持了110年第一名的美国“挑落下马”。此时距离中国第一次点亮电灯,已经过去了128年。
历经百年,经过几代电力人的奋斗,我国终于成为了世界第一。但中国的电力发展没有停下脚步。
百年前,电力行业举步维艰。此后岁月中,我们探索未历之境,突破技术极限,让“星光”点亮长夜。
百年前,科学杂志发刊词的作者写道:我们满怀十二分信心,瞻望着无限光明的前景。
百年后,薪火相传,中国的电力故事以新的方式延续。(刘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