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回春渐,正是新征程扬帆起航的季节。2021年,鸿山热电公司迎来了投产十周年。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该公司始终将国企责任扛在肩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奋进道路上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强化党建引领,凝聚“红色力量”
在该公司发展的每项工程、每个环节都有党员的身影,在深度融合中发挥党建引领最大价值。多年来,该公司高举党旗,充分发挥党委的“把管保”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起引领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的强大力量。
每年机组检修最难协调的就是思想问题、人员凝聚力问题、项目衔接问题,党员在解决这些问题中起到关键作用。近年来,“党员突击队”“党员服务队”“党员示范岗”遍布在该公司每个攻坚一线。各党支部从实际出发,找准党建工作创新着力点,积极创新党建工作思路、活动载体、方法内容,该公司先后获得“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省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荣誉。
2020年,该公司党委全力打造具有公司特色的“鸿电之光”党建示范品牌,围绕“党委创品牌、支部创特色”,进一步推进党建融入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市场营销、节能降耗、燃煤保供等各个方面,把党建工作的“软实力”变成企业发展的“硬支撑”。
苦练安全内功,紧握“金色钥匙”
走进该公司实景式安全教育培训室,映入眼帘的是事故VR体验、安全用电等装置,安全知识与信息化应用相融合,让“说教式”灌输变成“体验式”培训,使安全培训既生动又深刻。这是该公司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的一个缩影。
安全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十年来,该公司紧紧围绕生产目标,持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性管理和机组“防非停”工作,开展全覆盖隐患排查治理,在福能集团内创新“安全资质准入和质量验收体系”“安全轮巡督查机制”“安全分级盯守制度”,公司保持“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连续多年荣获“福建省电力行业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福建省安康杯竞赛先进单位”,并获得“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福建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等荣誉。
提升安全管理仅仅是关键一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才是筑牢安全根基的“金钥匙”。该公司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开展各项劳动竞赛,着力提升职工思想政治建设、业务技能水平,畅通职工发展通道。通过搭建良性竞技平台,鼓励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在服务企业安全生产中实现自我提升。十年来,该公司共有4名职工获得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11名职工获得福建省“金牌工人”称号。
释放技术活力,增添“蓝色动能”
低压大流量供热、大管径直埋技术、高参数、低能耗……工程规划设计伊始,科技创新便已成为该公司发展起步的代名词。“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我们必须提高创新水平,才能在创建一流企业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建设初期,该公司便认清长远发展的动力所在。
近年来,该公司开展技术改造项目100余项,拥有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反渗透技改成功了、等离子可靠点火有备用了、大流量供热时中低压连通管振动问题解决了……随着一个个技术难题得以攻克,机组稳定性得到极大提升,投产以来,两台机组多次获全国电力行业“5A”级荣誉和“供电煤耗最优奖”。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深化,火力发电市场化竞争激烈、热电联产优势不断削弱,“向科技创新要效益”迫在眉睫。2017年,该公司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集中技术力量创新解决机组检修、隐患治理、设备改造、节能增效等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劳模工作室”的创建不仅带动职工创新热情,也为该公司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机组能耗水平逐年下降,设备可靠性不断提高,公司经营效益在逆势中快速提升。
践行环保使命,打造“绿色名片”
穿梭在花红树绿的厂区间,每个来鸿电参观调研的人都忍不住感叹:“没想到燃煤电厂也能像花园一样美丽整洁。”而这花园式电厂的背后,是多项行业领先环保技术的应用,更是鸿电绿色环保理念的有力落实。
鸿山热电公司在国家节能减排和“上大压小”产业政策下应运而生,肩负集中供热、区域节能减排重任,绿色环保的“种子”深植于此。该公司在环保方面投入6.8亿元资金,建设专用煤码头、脱硫脱硝装置、全封闭圆形储煤场、创新卸船机微米级喷雾抑尘装置、洁净化升级等多项环保设施,实现废水零排放、灰渣100%综合利用;全力开展超低排放改造,实现燃煤锅炉达到燃烧天然气机组的排放标准;通过低压集中供热、中压集中供热和超低排放改造“三步走”的环保和减排工作,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2021年1月,该公司被国家生态环境部主管的《环境保护》杂志社评为“十三五”节能减排先进单位。
站在鸿山热电10万吨级煤码头,放眼望去,煤船往来忙碌,“轰隆隆”的马达声不见了,卸煤的扬尘被喷雾抑制,船用柴油机被清洁的岸电替代。“我们要持续创造环境效益,坚定不移走在行业环保前列,让环保成为彰显鸿电魅力的‘绿色名片’。”在鸿山热电码头岸电系统启动仪式上,该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叶道正说。(吴鑫鑫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