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故障电话机,先不要丢,我修修看,看能不能修得回去。”近日,福建煤电公司翠屏山煤矿从井下回收出来几部故障电话机,电工王木土第一时间就把这些“宝贝”搬到了维修车间,忙活了起来。
“这些电话机虽然不值几个钱,但是丢了也挺可惜的。”王木土一边忙着检查故障电话机,一边打开了话匣。自从矿井倡导“过紧日子”以来,他就自告奋勇地接下了维修井下电话机的任务。矿井电话机由于井下环境比较潮湿容易出现故障,以前也不太重视,出现故障了很多时候就直接换新的,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现在他已经养成了好习惯,只要有故障电话机从井下出来,都会收集起来维修,就连摄像头这类比较“高端”的物件也不例外。
“我这些都是小打小闹的,省不了几块钱,我的同事们维修电机车电瓶车的轮对和各类电机那才是为矿井做大贡献。”王木土说,该矿机电部门加强了矿用电机车电瓶车轮对和各类电机的维修工作,大大减少了这些设备的送修和更新,为矿井节省了一大笔开支。
“‘过紧日子’不能只停留在嘴上,我们各个部门要行动起来,要养成节能创效的好习惯。”该矿矿长翁加洲在成本分析会上,把“过紧日子”和矿井节能创效结合起来,动员各部门把住浪费关卡,扎实开展“过紧日子”活动。
“我们‘过紧日子’也有招。”运输队长钟世盛说,他们运输队在做好运输成本控制上也有许多好的做法。大的方面,他们做好矿车和材料车的日常维护工作,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同时还通过修补和整合等方法合理利用坏损严重的矿车和材料车,回收的轨道经过“整形”也都能做到重复投入使用。小的方面,像矿车链条和插销,在井下倒煤的时候容易脱焊被带到煤仓,针对这一情况,他们鼓励煤台筛选的家属工做好链条和插销的回收工作,同时还自己加工矿车插销这类小物件。
“我们只是多花了些业余时间进行修补,长期下来通过维修矿车也能为矿井省下不少的资金。”矿车班班长林光华记了一笔“账”:三季度以来,他们矿车班矿车斗底梁维修45部、更换矿车斗全斗23个、更换矿车斗半斗19个,为矿井节省了11.2万元的矿车费用投入。当然,按照机运部门的绩效考核,仅维修矿车这项工作,矿车班的同事们每月都能增加五六百元的工资收入。“这对我们个人和矿井是双赢的事,我们会把‘过紧日子’过成好习惯的。”林光华坚定地说。
煤台落地煤下班前做好回收,沉淀池的煤泥及时回收,井下泵房错峰谷抽水等等,“过紧日子”的好习惯在矿山蔚然成风。(张文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