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6版
发布日期:
写稿要防止“低级红”“高级黑”
文章字数:983
  近期,中央在重要文件中提出“不得搞任何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让这两个词成了热词和“网红”。本人以为,作为新闻宣传的通讯员,在写稿的过程中也要防止“低级红”“高级黑”。
  通讯员要有新时代思维,不能把过去那些过于高大上的典型宣传稿当成写作模板,这就容易出现完美塑造式“低级红”,也就是把人写得特别完美,没有任何瑕疵,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人情味儿。如报道某人先进事迹大量描写带病工作、在家人重病都未能回家看一眼、在新婚当日参加抢修或忘我工作等,看似颂扬敬业精神,却是违背人情常理的“低级红”,这种按传统模板和“故事会套路”去编“先进事迹”,即使是真实事件我们也要忍痛舍弃,不然会一不小心地变成了“高级黑”。
  有的通讯员拍新闻照片时,会有意无意地摆拍一些镜头,殊不知这也有“低级红”“高级黑”的风险。如某单位党员义务劳动,照片中党旗总是放在过于显眼或本不该出现的位置;创建文明单位,领导高度重视,到小区扫地,一张照片摆拍,领导在扫地,地上干干净净。这样塑造领导形象,却不知在文章后面的网评舆论中被黑得好惨:地上本来没有东西,领导扫着扫着就有东西了;有的甚至利用照片PS技术凭空把领导“搬”到某地现场,引来一阵舆论网评冷嘲热讽,看“摆拍照”把领导给“高级黑”了。
  还有就是一些事故抢险救援的报道,我们通讯员一直有一种想用“温暖阳光大爱”去生硬地冲淡负面新闻的冲动,如用大量的篇幅去描写抢险队员在危险没解除时就硬往事故现场冲、救援现场火线入党、主要领导废寝忘食靠前指挥救援等,有时几百字的通稿,一大半都在叙述领导是多么高度重视,公众其实是很反感这种方法的,对冲意图太直白,不仅冲不掉负面,还经常成为“低级红”“高级黑”,同时还有可能把领导架在“舆论烤架”上“炙烤”。
  怎么在写稿中防范这些“低级红”和“高级黑”呢?本人以为,新闻宣传一定要提高把关意识,不管是单位公众号、网站上稿或对外投稿,一定要遵循新闻“三审制”,认真审稿,多人把关,降低犯错机率。新闻舆论工作有个特点,就是当你做对了,没人会记得;但当你做错了,没人会忘记。当你在把关中放松警惕时,“低级红”和“高级黑”往往会乘虚而入,突然成为负面焦点,一下子就“出名”上舆情头条了。
  当然,防止“低级红”和“高级黑”,最重要的还是专业和逻辑,通讯员要少写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特别是需要对一些需要较高专业素养的题材进行报道时,一定要事先多做足“功课”,多向相关专家请教,这样才能更好地远离那些“低级红”和“高级黑”。(潘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