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
出去为生计回来有希望
文章字数:1,555

  原来,2015年该公司主营业务停产后,眼看着自己微薄的收入难以支撑一家人的费用开支,有着一些手艺的郑占贺萌生了外出打工的念头。为了有更好的生活,他没有选择在家门口就业,只身一人来到省城福州打工。
  然而30多岁的他外出打工一开始就不顺利。开始时,我做过泥水工,整天风里雨里,与水泥、砖头、墙灰相伴,每天凌晨一点多就去城市的固定地点等活干,而且这种揽活的成功率极小,有时接
  连几天从早到晚都揽不到活,困了就在街边的大树下枕着工具包睡觉,饿了就吃点自带的馒头配着凉开
  打工路上,郑占贺第一次尝到了风餐露宿的艰辛和被人克
  这样的日子熬过
  了一段时间,后来,郑
  占贺在省城一所大学
  食堂里谋得了一份差
  事。为了在这里能够
  立足,他从帮厨做起,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从洗菜、切菜、淘米、蒸饭、洗碗,再到清理生活垃圾,他都抢
  每天要工作到晚上学生下晚自习就寝后才能收工。”尽管辛苦,但郑占贺不敢有怨言,因为这里的薪水较之前稳定了很多。
  日子久了,郑占贺越发觉得工作特别难熬。他说,在食堂里,同是打工一族的同事之间基本没有交流、没有活动,大家就像机器人一样各自干自己的活,工作单调、辛苦,让从国企出来打工的他感到不适应。更让他感到揪心的是,虽然薪水不薄,但扣除寄给妻子的生活费和自己的房租、水电等,一年辛苦下来,收入仅够维持一家四口的温饱,与当初外出打工前的设想天差地别。
  直到2017年8月,维纶厂准备复工的消息传来,让郑占贺看到了新的希望。由于自己在2014年被评为高级工,回厂用工竞聘十分顺利,他重新回到了分别近两年的热处理岗位上。我的打工经历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无论在外打工收入多高,总会从内心里感觉没有根,就像池塘里的浮萍一样扎不稳。在复工动员会上,郑占贺道出了压抑许久的心声。
  其实,郑占贺进厂时就是一名劳务派遣员工,由于工作出色,2014年被公司吸纳为正式员工。不同的工作履历,加之外出打工经历,让他愈加珍惜现在的岗位。他在工作中尽职尽责,没过多久又当上了班长,成为一名技能骨干。更让他感到欣喜的是,从永安纺织厂下岗待业多年的妻子今年也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应聘到维纶厂工作。
  像郑占贺一样,该公司一大批外出务工的员工也在复产后重新选择回到企业。现为维纶厂值班长的张伟坚决谢绝私企老板的高薪挽留。他说:我更看重的是国企的人文优势,福维是我真正的‘娘家人’,如今她需要我,我就应该义无反顾回到她的身边,为我娘家的发展尽心尽力!
  维纶厂女职工朱舜芳在外务工期间凭自己的能力在超市谋求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很受超市领导欣赏。接到通知后,她带头回厂复工,让很多人感觉婉惜。但她认为,回到公司才像回到了大家庭,只有回到这样的家才会感到温暖,才会感到一种满满的幸福。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随着公司经营状况的逐步好转,这两年,该公司员工薪酬水平也在实现正向增长。收入的提高给员工们的家庭带来了质的飞跃。去年,扣除五险两金,我平均每月的工资收入就能达到四千多元。现在我买了小车,改善了居住条件,还恢复了晨跑习惯,将来还可能在城里买房,这换作以前想都不敢想。谈到收入,郑占贺脸上溢满了幸福的笑容,他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足,对日后的工作、生活有了更多的信心和打算。
  “要让员工们都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福维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魏平和表示,企业再困难,我们都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牢记企业发展惠泽员工、造福员工、员工与企业共成长的使命。今后,我们还要积极谋求企业发展,挖掘员工干事创业的潜能,努力提升员工的幸福感、获得感,真正让员工觉得生活有希望、事业有奔头。
  (陈福华摄影报道)图为郑占贺在检查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