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逢盛世享繁荣,社会和谐好雨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我们早已享受着比上一辈人更好的生活条件,从收音机到超薄彩电,从自行车到高铁,从看病难、看病贵到医疗养老两不愁,节节高的生活水平引领着我们奔向小康社会。
“跋山涉水”迎来了康庄大道
“走市区,一块一个。一辆简易搭建的三轮摩托车,售票员坐在车边向过路的行人吆喝着,车里只有左右两条长椅,人多的时候,售票员便拿出几张小板凳,发动机运转的声响,穿梭过小巷,在石子路上颠簸,越过两三座小丘陵,便来到了热闹非凡的市区。后来,城乡铺建了水泥路,简易的三轮摩托车被禁止通行,崭新、舒适的公共大巴成了新的交通工具。
小时候最开心的事,便是过年那会和家人到附近的庙宇烧香。我们会到村口坐船,一人五元,着实有点贵,但这是唯一的交通工具。简易的木船荡漾在不宽不窄的河道里,孩童时期的我们满心期待着庙宇门口的冰糖葫芦。两三年后,为了通行便利,两岸之间搭起了木桥,河道里的小木船消失了。现在,庙宇已经伫立在了水泥路旁,乘车便可抵达。
长大以后,跋山涉水的经历成了回忆,冰糖葫芦不再是我们满心期待的东西。十来分钟的车程便能抵达市区,那里有更可口的美食,有通往其他城市的飞机。城市的变化,让我们有了新的欢喜和期待。
“中国速度”的见证者
“你们现在出发赶不上啦。第一次前往贵阳读大学,临行前才知道,原来泉州到贵阳没有直达的火车,需要在福州换乘。由于时间衔接不上,我和妈妈便选择了需要36小时的卧铺大巴。半夜睡不着,望着窗外的天空,满天繁星,记忆犹新。
后来,12306网站开通了。寒暑假的前一个月,我们都要在宿舍里蹲点抢票。28小时的火车路程,遇见过形形色色的乘客,有的外出务工,有的离家求学,人们总是毫不陌生地攀谈着,偶尔眺望窗外沿途的山水风景,时间也不算漫长。
毕业的时候,贵阳已经开通了直达泉州的高铁,车程缩短至7个小时。人们的出行方式变得更为多样、便利,也许是一本书的阅读时间,也许是闭目养神的功夫,“中国速度”带你安全抵达每一个目的地。
看病养老“两不愁”
第一次陪奶奶到医院拿药,窗口充值、找医生开单、药房取药、结算退款……一系列流程,她老人家比我还熟悉。看着结算单上的价格,已是古稀之年的奶奶笑了笑说:不用花多少钱,我也是享受新农合医疗保障的人呢!每次看病拿药都能补贴好多钱。据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到2010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参合率达98%以上。不仅如此,2009年起,全国开展试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奶奶作为参保人,高兴地说:没想到当了一辈子的农民,老了还有养老金可以领,真是国家政策好啊。
国策创新惠民生,盛世华年奔小康。新农合、新农保的出现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民的医疗、养老保障,同时使“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目标得以实现。(林诗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