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郭高路(右三)担任女子掘进队副队长时的老照片。
图为郭高路夫妇。 2020年7月,永安煤业公司柯坑煤矿正式关井闭坑,宣告该矿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退出了福建煤炭开采的舞台。而居住在柯坑煤矿的部分在职或是退休的老职工们依旧留守着,他们难以割舍对这座煤矿的深厚情谊。这座煤矿是福建能源集团最早建设的矿井之一,一代又一代的煤矿工人用辛勤汗水浇灌着这座煤矿,以挖掘煤炭的汗水滋养着各自家庭的幸福花朵,从贫穷迈向小康,用劳动诠释“幸福就是奋斗出来的”!
在最艰苦的时候,用青春抵御苦寒
现居住在柯坑煤矿的退休老矿工郭高路是该矿最早建设者之一,见证了柯坑煤矿的发展变迁。从煤矿建设初期的一贫如洗,到如今安逸的退休生活,郭老回忆了自己一生的奋斗历程,心中有许多感慨。
“1966年我来到这座煤矿,那时候,家里吃不饱饭,穷得叮当响。刚到煤矿时,一个月32元工资,还得交给村里生产队2元,实际收入也就30元。”已有78岁高龄的郭高路说,柯坑煤矿最早是1958年兴建的,但因各种原因,停停建建,在1966年开始招工,正式生产。
刚到煤矿收入虽然低了些,但还算稳定,不至于挨饿,一个月能有32元工资,这在当时的农村已然是了不起的!两年后,郭高路回村里娶妻生子,组成了一个温馨的家庭,又过了几年,郭高路便成为有3个孩子的父亲。
“有了家,有了孩子,我渴望摆脱贫穷!郭高路说,自己早年丧母,成年后,在自己外出谋生时,父亲饿死在家中,贫穷的滋味,郭高路很早就刻骨铭心。摆脱贫穷的思想一直催促着郭高路努力工作,看着年幼的孩子,郭高路在工作中总是勤勤恳恳。妻子则在农村种田,空闲时候,郭高路也跑回去帮做农活,夫妻俩都想着通过自己的双手过上好日子。
柯坑煤矿建设初期,郭高路是掘进工人,时至今日,当初的生产环境他仍旧记忆犹新:我们打炮眼,是用手工一锤一锤敲出来的。在井巷运输中,还有独轮车、木制轨道、自制空压机等原始的操作工具,井巷照明还是点煤油灯。就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里,郭高路与许多老一辈矿工们用青春的汗水一步一步走出逆境。追寻小康生活的路上,用辛勤装饰人生
“我们当初在作业时,经常是整个月泡在‘水巷’里。郭高路回忆起当初的艰苦,在开拓新巷道时,因为作业环境差,顶板不断渗水,雨衣都抵不住井水的侵蚀,加之新开拓巷道排水设施跟不上,郭高路和许多职工整个班都泡在水里操作。煤矿在郭高路等老一辈矿工的艰苦劳作中,逐步发展起来,而煤矿发展日新月异,也让郭高路等矿工的日子越来越好。1969年,郭高路转为正式工,之后,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他毅然把孩子们带到矿里,在矿里的学校上学。而妻子独自在农村耕作农活,只在农闲时,才到矿里与丈夫、儿女团聚。
改革开放以来,煤矿作业环境有了巨大变化,原先8公斤的轨道,被15公斤的轨道替代,矿井作业条件越来越好,郭高路的收入也越来越高。孩子渐渐长大,从小学到高中,直至完成学业。可以说,轨道延伸的方向,就是郭高路追寻幸福的目标,这座矿山滋养了像郭高路一样的许许多多矿山人家。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郭高路还一度担任矿里女子掘进队的副队长。稳定的收入,让郭高路有信心创造美好未来;妻子也在期间放弃了农活,来矿里与丈夫、孩子们团聚。
1990年,儿子郭振楷中学毕业后,也到这座煤矿工作了,几年后,正如郭高路设想的一样,郭振楷步入婚姻的殿堂,在煤矿结婚生子。像郭高路、郭振楷这样的煤矿“父子兵”比比皆是,很多老一辈矿工已经把煤矿当成了真正的家,子女多跟随父母在矿山奋斗,奉献青春,有些矿工是三代、四代以矿为家,他们建设煤矿,而煤矿也给了矿山人更美的憧憬和更真实的期望。
一个插曲,成就新时代弄潮儿
郭高路有两女一儿,子女们都在煤矿工作。郭高路把所有期望都留给了儿子,希望他能有所建树。
2008年,郭振楷的妻子再次怀孕了!这对郭高路来说,是喜从天降的大喜事,可是对郭振楷来说,喜忧参半!早些年郭振楷夫妇结婚后,很快有了一个宝贝千金,夫妇俩觉得一个孩子在家里太孤单了,能再添一个孩子比较好些。但按当时的政策,作为煤矿正式职工的郭振楷因为二胎会被辞退。在他们第二个孩子出生后,郭振楷递交了辞职申请书。
已经摆脱贫困的郭高路一家人因郭振楷的辞职,瞬间又出现了危机。 该怎么办?郭振楷想到了远在天津的亲戚,这位亲人在天津从事设备检修加工。到了天津,郭振楷从一名普通员工做起,一点一点地积累经验,之后,郭振楷开始尝试独立经营,但没有资金,郭高路把仅有的一点储蓄交给了儿子,他相信郭振楷能够创业成功。当然,这点钱对于郭振楷来说,微不足道,但郭振楷知道,父亲在煤矿艰辛打拼能存点钱不易,因而更加发奋努力。
“振楷已经在天津安家了,有一套很不错的商品房。这些年,郭高路在女婿的带领下时常去天津游玩,对郭振楷的生活环境十分满意。独立经营后,郭振楷先是单干,既当老板又当伙计,什么事都亲力亲为,赢得良好口碑,加之勤快,生意蒸蒸日上;随后,郭振楷拉上了自己的妹妹一家参股,丰盈的收入彻底改变了郭振楷家庭环境,成为了真正的小康之家。
“现在,我们不穷了,孩子不用我操心,我们又有退休工资,在矿里过得舒心。郭高路话语间充满了幸福。
每到夕阳西下,郭高路和老伴会沿着小路散步,嗅着田野气息,看鹭鸟盘旋飞掠,好不惬意。晚上,很多退休老职工会在门前聊天,这矿山人家的生活已然成为了郭高路最幸福的退休定式。
(佳强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