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8版
发布日期:
青纱帐之味
文章字数:1,119
  有一天,闺女发了几个稀奇古怪的食品,让我猜。我细数一下,这食品食材普通,只是做法奇怪。我也趁机把小时候在农场的青纱帐里常捕捉来吃的昆虫、野菜野果、野生小动物都给她讲了一遍。闺女惊叹:这些也能吃吗?许多都没听说过,没见过呀。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我们的国营农场里,几千亩的青纱帐是孩子们的劳动场地,也是我们享受野餐的天然“庄园”。
  先说河里的。每块田地两边都是长年流水不断、清澈见底的溪流。大点的有黑壳乌龟、黄鳝,小点的有黑黑的泥鳅、大头黑黄色的火头鱼、不到五寸长的五彩鱼、青色的河虾和到处乱爬的螃蟹。劳动或玩耍之余,肚子饿了,几个孩子便挽起裤腿,找水草浓密的一段河跳下去,两头泥土一堵,迅速将当中的水泼出去一部分,浑水摸鱼,捉住扔上岸。捉到的鱼也不用剥洗,用桑叶或苇叶一裹,黄泥巴一包,点起一堆火,扔里面就行。待泥巴团干硬,扒出来敲开,撕开桑叶,泥鳅、野鱼的皮都沾在包裹的叶子上,露出了白嫩的肉。也可以将黄鳝、泥鳅、螃蟹用细枝条穿起来,在火焰上直接烤焦了吃,这是另一种美味。
  再说树林的。那时,野鸽、斑鸠、麻雀成群结队,在我们的房屋顶上做窝,野兔时常也会跑进农户的院子。孩子们常常用弹弓射猎,运气好也可以打到肥大的野鸡。到了夏秋季节的傍晚,我们就在柳树林找蝉蛹,沿河岸走一遍,就可以逮到几十甚至上百只。还有竹林里的竹虫,虽然少,但白白胖胖,油水多,十分美味。一般在野外的吃法都是泥巴裹住“叫花鸡”式和烧烤式。有经验的孩子会从家里带点盐巴或一小瓶酱油,那更是锦上添花了。
  印象最深的,是那玉米芯虫。那时候,白天收获的玉米穗全部堆在打谷场上,晚上要拢成一座一座小山一样的玉米堆,用巨大的帆布盖住。早上太阳出来时,一大群孩子就一手拿小扫帚,一手拿一小盆围着。等帆布一掀开,可以看到帆布的反面爬满了白白胖胖的玉米芯虫。每个人扫满一小盆端回家,放在煤火灶台上慢慢烤。等到虫子变的焦黄,我便迫不及待地抓一把塞嘴里,无骨无渣特别焦脆,带着鲜玉米清甜的特殊嫩香,这是我们最顶级的零食。
  一年四季,青纱帐里还可以找到数不清的野菜野果。春天,刚刚冒头的野竹笋、茅草芽、甜草根、野香椿,可以拔了直接吃,味道清甜香嫩。夏秋季节,池塘里的莲蓬,树上的葡萄、杏子、桑葚、梨子、枇杷,酸甜美味,任我们采摘享用。即便在寒冷的冬季,野酸枣、核桃、柿子也能让我们一饱口福。
  青纱帐里长大的孩子,熟悉大自然,喜欢自由自在畅游在野外,热爱田地里的每一种作物,喜爱树上所有的野味。不需要大人的教导,孩子们自己就会寻找和食用各种各样的田野之味,享受大自然的香甜美味。
  四十多年过去了,城市的喧嚣让我远离了大自然,而我依然把故乡的青纱帐当作自己的天堂。(周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