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呱呱坠地时,母亲是我来到这世上接触到的第一个亲人。
当我牙牙学语时,我懵懂开始有了家的概念。
当我欣然背起书包上学时,我有了学校和班级的团体意识。
当我参军入伍后,我才明白什么是国、什么是家。
我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父母亲都是解放前入伍的革命军人,参加过解放战争。犹记我光荣加入中国少先队那天,父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你和我。”这句话深深烙印在我童年纯真的记忆里。
沐浴着新中国的阳光雨露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爱国、爱家成为我几十年来工作和生活不变的信念。我将这信念小心翼翼地加载到一枚小小的芯片上,嵌入我的心房,随着我的心电图之波律动为一个个快乐的音符,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二十年前,我从边远辽阔的大西北来到东南沿海的魅力之城——有福之州。有幸加入福能集团这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亲身经历了国与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沧桑巨变。
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最能直接反映出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在我家的“藏宝盒”中,珍藏着一件当年对每个家庭最重要、最宝贵的物件——粮本!这可是一家人的命根子啊!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流通的粮票、肉票等各类票证是几代人最深刻的记忆,老百姓的一日三餐都系在这小小的票证和粮本上。
那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是中国的第一大难题。物资匮乏、粮食短缺、农产品实行“定量供应”,大家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萝卜、大白菜、地瓜叶,这老三样是当年餐桌上最常见的“硬菜”。饥饿的魔鬼无时无刻不在纠缠着我们,打不跑也甩不掉。小时候,想吃一碗牛肉面都是一种奢求。而现在吃一顿海鲜大餐却能随心所欲,亦或可以掏出手机在任何时间叫外卖,不出一个小时就能吃上美味佳肴。
小时候,想让父母给买一双白球鞋,比登天都难,想都别想。如今我们可以在琳琅满目的商场里东挑西拣,还可以待在高楼大厦里使用云支付和淘宝。
我们可以乘坐飞机、高铁游遍名山大川,感受时代的脉动。
我们可以站在港珠澳大桥上,自由眺望东方之珠,将紫荆花的璀璨尽收眼底。
我们还可以选一个风轻云淡的闲暇周末,驾驶着自己心爱的私家车,去追寻心中的诗和远方。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短短七十年的时间里,国家几代领导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栉风沐雨、砥砺奋进,不但基本解决了14亿人口的衣食住行用问题,还在经济、科技、军事、航空航天、文化领域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中国奇迹”,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崛起,毅然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嵌入我心房的那枚芯片,由衷迸发出无限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都说国很大,其实是个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孙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