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8版
发布日期:
我为作为中国人而骄傲
文章字数:1,885
  在我们迎来新中国成立第七十个华诞之际,盘点当今中国创造的世界奇迹,真是数不胜数:我国第四大沙漠毛乌素沙漠经过六十年的治理成为绿洲,建成拥有七项世界之最的港珠澳大桥,中国高铁以2.9万公里的里程居世界第一,中国人造太阳领先世界,袁隆平的海水稻,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川藏铁路……这一项项由中国创造的世界奇迹,让这个文明古国越来越自信,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然而,我们曾经一穷二白,我们曾经让人任意宰割,列强随意践踏着我们的土地,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入侵,屠杀我们的同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打败了日寇,打跑了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用勤劳和智慧的双手,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带给人民群众丰衣足食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步实现了“人民站起来到富起来进而强起来”的伟大梦想。
  我是个年过花甲的老人,也经历过饿肚子、只有过年才有新衣服穿的苦日子。身为普通的百姓,我感受到了这些年发生的巨大变化,我为作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衣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是许多上了年纪的人都有过的经历。
  我上小学时,每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有一套新衣服,这新衣服还是请村里的裁缝师傅到家里做的。记得有一年,父亲穿过的一件衣服破了,母亲叫裁缝将它改给我当作过年的衣服。开始我很生气,觉得旧衣服改的哪能跟新衣服比。没想到,当我穿去学校后,老师同学都很羡慕,夸赞我的衣服面料好。那时,农村的孩子还有穿自己家人织的“麻衣”,许多人的衣服都带着补丁。所以,那件衣服就特别地抢眼。
  现在,补丁和破布早已经从我们视野中消失。只有那些“乞丐衫”为了表现“酷”,故意将衣服磨出一个个洞——时代变得真是有点让人惊叹。
  食
  “民以食为天。对于老百姓而言,吃饭就是天大的事情。自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吃饱肚子,免于饥饿”。一直都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需求。
  在旧中国,许多人“吃不饱,穿不暖”。解放后,我们在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生产落后底子薄,很长的一段时间大家依然为吃饭穿衣发愁。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的父亲在煤矿工作,一家六口人一餐只有六七两的大米,煮的稀饭能照镜,饭后不久又饿了,但也只能忍着。直到我到邵武煤矿当了井下工人,我才不再为饿肚子发愁。
  改革开放以后,田地分给农民自己种,农闲时还可以打工,大家终于可以吃饱饭了。如今,农村人已经讲究“吃出健康。他们不再像前几年只追求大鱼大肉,而是讲究吃“绿色食品”、荤素搭配,菜是自己种的,鸡鸭是自己养的。
  住
  以前,我们一家住在20多平方米的土墙房子里。一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这种情景给我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参加工作后,母亲将旧房子翻新,在田中央盖起了两层楼的“四眼房”。当时,这样的房子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不久,母亲把这座房子借给族亲凤镜家,凤镜凤钦兄弟从此摆脱了一家八人才住四五十平方米的艰苦生活,能够在崭新的房子里读书。后来,凤镜成为我们村里恢复高考后第一位大学生,凤钦也考上了重点大学。多年以后,我与兄弟俩聊天,提到当年读书的事,他们说要不是我家为他们兄弟提供了房子安心读书,他们说不定就考不上大学了。
  随着改革开放,矿山经济得到发展,工人的居住条件也不断改善。1998年,我们参加了矿上的集资建房,住房更加宽敞了,一家三口住上了近90平方米、带有卫生间的套房。2003年,我调到省城福州我调到省城福州,买了一套近120平方米的房子,过上了真正的小康生活。
  最近几年,我回老家,发现家家户户都盖了新房,不仅“有天有地”,而且屋前房后都有空间种菜养花,比城里的别墅宽敞多了,有的房子富丽宽敞,让城里人也羡慕不已,说是庄园也不为过。
  行
  小时候,我记得最快乐的事就是和堂叔去城里走亲戚。那时城乡差别很大,他们一家都有工作,收入稳定。一到城里,姑姑就会带我到附近的饭店给我买一碗馄饨,让我打一打牙祭。多少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那馄饨的香味,依然记得为了吃上这碗馄饨,我要步行五六公里的泥土路。
  如今,“村村通公路”,将老家田中央与县城紧紧地连接起来,通了公交车。但是乡亲们更喜欢骑上电动车,只要20多分钟就可以到城里。有不少先富起来的乡亲,为了让孩子进城读书,还在城里买了房子,城里乡下两头跑。
  从衣食住行发生的巨大变化,我们看到了祖国一日千里的前进步伐,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祖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日子指日可待。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祖国繁荣昌盛感到无比自豪。(林清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