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
这里不仅仅是一块水田
文章字数:1,554
图为永定区坎市镇土地复垦现场宣传栏,前后效果对比明显。

图为永定区坎市镇复垦现场污水处理站,也是灌溉水稻的水源。

图为永安市安砂镇热水——曹田村福能集团旧村复垦项目现状。

  走进龙岩市永定区坎市镇的福建煤电公司瓦窑坪煤矿污水处理站土地复垦现场,看到十几垄窄窄小小的梯田零零散散地分布在污水处理设备的周围,想起家乡一望无际的田野,起初笔者是不屑的。但当笔者走进去,看到宣传栏上复垦前和施工中的图片,心里不禁暗自惭愧。从破屋林立,矸石满地的废墟变成可以种出稻谷的良田,这是怎么做到的?带着疑问,笔者采访了负责该土地复垦项目的福建煤电物业公司副经理戴星明。
  “从立项到插秧完成,这个过程真的太难了。提起该项目的施工过程,戴星明言语里还充满了紧张,“我们要研读政策,要协调各项繁杂工作,还要解决土壤、水电、道路的问题,水稻不等人,必须赶在立秋节气前完成插秧……”
  原来,随着国家产业结构政策调整和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深入,福能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逐年关闭了一批矿井,到2019年共有20对矿井关闭退出。煤矿关井闭坑后,矿区土地闲置,如何让这些土地“活”起来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于是“土地复垦”这个名词进入了福能集团发展的关键词中。
  土地复垦项目是福能集团首次介入的工作,涉及到国家与地方的国土、林业、旧村改造等诸多政策法规,是从未曾接触过的工作。在推进土地复垦工作组织机构的带领下,福能人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工作方案,努力创造条件开展复垦工作,最终取得第一批13项复垦项目立项并开工建设。
  接下来,在克服了施工队伍多、涉及乡镇多、需要协调业务繁杂等各类困难后,复垦区域建筑物拆除、土地平整工作有序进行。在做协调沟通工作时真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皮,往往是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对方最终都被我们的诚意打动了。”提起协调业务,戴星明感触颇多。
  眼前水田土壤松软肥沃,水稻长势喜人。这里种水稻的土不是原来的土吧?对比复垦前的照片里的矸石地面,笔者提出了疑问。
  “这里的土可贵得很呢。说起水田的土壤,戴星明有一肚子的话要说,这里原来到处都是煤矸石,土壤非常贫瘠,水稻肯定是种不活的,我们只能去外面找优质土,然后再进行回填,确保能种活水稻。
  “你发现了没有,这些田埂我们是用砖头砌起来的,这样就避免了水的冲刷导致田埂损坏,影响水田保水,这些田埂宽度高度都有标准的。”戴星明说起来头头是道,俨然是种田的好手,还有,我们的灌溉用水就地取材,用原瓦窑坪矿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分配,这也是资源的再利用,节约水费开支。
  听完介绍,笔者对这5亩8分田充满了深深的敬意,真可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黑’沙始见‘绿’”。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同样,走进永安市安砂镇,映入眼前的是王维诗下的田园风光。走向田边,一个“永安市安砂镇热水——曹田村福能集团旧村复垦项目简介”的宣传栏也赫然立在地头,这里曾是福能集团下属永安煤业关闭矿区的废弃生活区,三个月前,这里也是灰渣满地,一片狼藉。经负责该项目的永安煤业物业分公司经理薛斐发详细介绍,无独有偶,这里的土地复垦工作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
  “我们不能为种田而种田,土地复垦项目不但要产生经济效益,还要产生社会效益和民生效益,实现三方面的共赢,才是我们的初衷。在土地复垦项目现场,物业分公司永安物业站站长马雄俊告诉我们。
  福建省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土地稀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如今福能集团开拓思路,勇于变革,使废弃矿山变良田,还矿区以绿水青山,实现矿区生态恢复治理的国企使命担当。
  “稻花香里说丰年”“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这在福能集团的废旧矿区,已是真切的现实。
  (王素环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