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
挥手道别离拥抱新希望
文章字数:1,792
图为丰海煤矿撤出的生产设备设施在工业广场空地上整齐地排列。

  在永安煤业公司丰海煤矿+230m峒口,立着一块醒目的“煤矿永久性关闭”标识牌。
  “这里曾经很繁华,人特别多,煤也特别多。人多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一天要杀8头猪,都是供应给矿里职工和家属的。”丰海煤矿工会副主席宋长敏边说边指了指笔者的脚下,喏,还有你现在站的这座桥,以前一到周末就拥堵,人根本走不过去。
  昔日热闹的矿区,如今变得安静冷清。撤出的生产设备设施在矿区空地上整齐地列着队,仿佛还在诉说往日喧嚣。看着“永久性关闭”这五个字,笔者深切地感受到这里曾见证了一段辉煌的历史,也承受着一阵转身的痛楚。
  “非常舍不得。”说到矿井关闭,丰海煤矿机运队队长江晓华流露出满满的不舍,“我在这里工作了32年,18岁就过来了,我的父亲也在这里工作,所以我对这里的感情很深厚。
  近几年来,面对煤炭市场断崖式下跌之后的严峻挑战,永安煤业不等不靠、主动变革,坚决关闭淘汰落后产能。矿井关闭了,产业如何转型、职工何去何从?永安煤业将职工安置视作去产能工作的关键。
  “让年轻的职工‘走出去’,把年纪大的职工养起来,让留下来的职工活得好一些。永安煤业副总经理赖增兆介绍,公司做了大量的宣传引导、政策解释、调查摸底等分流安置前期工作,把职工最关心的问题主动抛出来,在分流安置过程中实时跟踪职工思想动态,全力保障分流安置工作平稳顺利进行。公司积极为想“走出去”的煤矿职工创造更多的选择和机遇,鼓励职工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推荐输送大批优秀人才转岗到集团各权属企业。除了对关闭矿井人员进行妥善分流安置外,结合企业改革发展实际,采取提高职工收入和“五险二金”缴交标准,恢复主体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津贴和技术工人岗位技能等级鉴定、聘任,重新调整“十三五”期间减员分流人员安置办法,对内退人员实行最低工资收入保障等措施,努力提升“留下来”的职工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能把我们820多名职工安排好,大家都很稳定,没出现上访的情况,真的很了不起!”江晓华对职工分流安置工作竖起大拇指点赞。
  煤矿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完成了历史使命,激流勇退。矿井虽然相继关闭,但煤矿的故事没有落幕,煤矿的精神还在延续,续写着矿山的传奇与荣光。
  位于永安安砂镇热水村和曹田村的土地复垦现场,放眼望去,在近80亩复垦的水田上,绿油油的秧苗生机勃勃,长势喜人。为落实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合理利用废弃矿山土地,实施关闭矿山土地复垦,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福能人充分履行社会责任,彰显国企担当,经过多年的沟通协调,将矿区大量闲置土地盘活利用,曾经的矿区摇身一变成为充满希望的农田,由“黑”转“绿”,以全新的姿态涅槃重生。
  “三个月前,这里还是原永安矿务局车队的老房子,经过土地修整,现在改造后的水田已全部种上了仙优‘1540’水稻,预计在今年11月收成,我们自己种的水稻将有望成为职工们的‘盘中餐’。永安煤业物业分公司经理薛斐发介绍。
  因为当地气候特点、品种特性等原因,首批复垦土地水稻种植必须赶在今年“立秋”前完成,此时从6月23日进场到“立秋”时间已不足两个月。薛斐发和项目组人员由此打响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倒排时间、挂图作战,“5+2、白加黑”地勤跑各级管理机构,做好方案报批、项目准许等前期工作。村民们不理解政策,甚至联名阻挠,抵制项目的实施。“磨破嘴、跑断腿,大爷大妈叫顺嘴。”薛斐发每天起早贪黑,挨家挨户地走访,与村民唠家常、聊政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症下药”地灌输土地复垦政策所带来的利好和实惠。经过锲而不舍地努力,村民们渐渐被他的诚心所打动,开始理解并支持土地复垦工作,共成功劝退机修厂北生活区老住户10户、车队木材加工厂承租户1户,实现“零补偿”搬迁,并逐一攻克造地复田前的供水供电、农田基耕道使用等一道道难关。矿区闲置的土地渣土、矸石成堆,土地贫瘠,种植水稻更是难上加难。“为适宜耕种,我们和当地农户拜师学艺,光是安砂热水项目这块地,地表挖出的深度就达2.2米,我们分别回填了黄土、耕作层优质土等。该项目复垦管护工作人员马雄俊介绍。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看着眼前的“绿富美”,漫步在田埂边的我们不禁哼唱起《在希望的田野上》,伴随着欢快的旋律,憧憬着崭新生活、美好未来……(邢睿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