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上了市政提供的饮用水、小区有了车辆自动识别系统和足够的停车位、楼道口安装了楼宇防盗门、多了不少视频监控系统……”红梅小区第一届业主委员会主任王念招如数家珍般地给我们说起小区的变化。福建煤电公司的“红梅小区”,一改曾经的旧面貌,基础配套设施得到不断完善,这是福能集团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的一个缩影,是真正的惠民工程。
“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要内容之一,有利于企业减轻负担、集中精力发展主营业务,也有利于整合资源改造提升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职工居住环境。但就是这么一个民心工程,煤电公司在推进之初却是一波三折,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红梅小区位于龙岩市新罗区龙门镇石埠村,始建于1997年,分三期建成,小区内建筑面积17.1万平米,住房2314套,是福能集团乃至全省最大的煤矿职工家属区。由于承建时间较早,市政配套设施不全,国家虽有“先移交后改造”政策,但小区所在社区居委会却不敢大胆接手;同时红梅小区将从煤电公司脱离的消息一传出,退休职工们顿时就炸开了锅,极力反对,认为企业是要抛弃他们,有的甚至以矽肺病为由阻挠施工。“当地部门的工作可以通过政策来加强沟通,但职工家属们的思想包袱,就要我们自己来解开。煤电公司物业公司主任姜初晏对那段经历记忆犹新。
改革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政策虽好,但也要讲究方法策略。老职工对企业有着浓厚的感情,这里有着他们青春和岁月的印记,公司是他们的依赖,不能辜负了老员工的这份寄托。工作人员通过走访摸清了几位反对最为强烈的退休老职工当初的工作情况,动员他们曾经的工友,协同矿工会,加强政策解读和思想开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撬动了他们的思想包袱。
“争取一批、改造一批、示范一批,好政策要实实在在让职工家属们看得到。姜初晏坚毅地说,“这是公司的初心,也是我们的策略。”拆鸡窝、平菜地,杂草丛生的楼栋间隔换之以宽敞、整齐的泊车位,周边环境的改善,那些等待、观望的职工家属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开始暗流涌动,有的通过朋友、熟人给公司领导打电话,有的干脆直接到业委会主任王念招的楼下等着,纷纷要求先改造自己所在的楼层,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收获的是满满喜悦。
在这里住了20年的退休职工张日宽老人,每回取水爬楼梯中间都要休息好几趟,采访时他高兴地说:现在接入市政饮用水,水龙头结垢少了,装上净水器就可以直接喝。”言语间掩饰不住他内心的激动。修修补补总不是办法,再好的物业也经不起折腾,他指着楼顶新安装的彩钢瓦说:以前一到下雨,这些早期的楼房顶楼很多就会漏水,现在有了这些彩钢瓦,不但解决了漏水问题,而且夏天还可以遮挡太阳,真是一举两得。
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煤电公司把点子用在刀刃上,落在工作实处,公司先后投入1700多万元对红梅小区供水管网、物业设施进行改造和升级,新建二级泵房3个和2个小区综合活动室,新增地面停车位约1000个,配套完善车辆自动识别系统,不仅解决了家用车辆乱停车占用消防通道问题,光泊车收费每年还可为小区业委会增收50万元左右,小区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有了“造血功能”。“明年开春,我们将在小区靠山侧全部种上三角梅。”同是业委会成员的姜初晏说。
由南向北,行走在红梅小区的主干道上,干净整齐的楼房,夹杂着人群的熙攘,孩童欢快的嬉闹声,现在的红梅小区,已兑现了“先分离后改造”的承诺,赶上了时代的步伐,真正享受到了社会公共服务的好处,待三角梅花开之时,红梅”将再次绽放魅力光彩。
这些既是“三供一业”改造分离移交的红利,更是福能集团造福员工、服务社会的惊鸿一瞥,福能人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无时无刻都在演绎着传奇佳话。
(龙安热电 吴建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