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井冈山,群峰凝黛,万物葱茏。满怀敬仰来到井冈山,参加为期五天的学习,追忆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当前全党正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到井冈山学习革命精神,重走先烈之路,重忆英雄奋斗的战歌,感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气势,使我更加深刻体会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怎样用实际行动更好地去履行使命。
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要与履行使命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就是要回看过去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
回看走过的路
“青山埋忠骨,马革裹尸还”。井冈山上的一草一木都记录着那段峥嵘岁月,镌刻着英雄血泪。如今的井冈山早已不见当年的战火硝烟,但革命的精神却世代相传,一直传承和发扬光大。
在红四军医院旧址、革命烈士陵园等地方开展的户外课堂,听取老师们对历史事件进行还原讲解,深刻明白井冈山革命斗争的严峻性和残酷性。在反革命政权的不断压迫下,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秉承共产主义坚定信念,在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燃起了星星之火,奠定了中国革命道路的燎原之势。
过去的路艰难险阻,布满荆棘,在摸索中探寻出中国革命的一条光明大道,通行证就是革命者们坚定的理想信念。
比较别人的路
“初心不改,使命不移”,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显著特征。革命烈士英名录上一连串闪亮的名字,汇集成一部恢弘的革命史书,值得我们用一生去铭记。
聆听烈士王佐和袁文才的后人分享他们长辈的革命奋斗史,从不同角度为我们呈现了鲜为人知的一面。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形成,经历“错杀”风波,再到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敢于直面错误,勇于改正错误。
中组部原副部长曾志的曾孙介绍:“太奶奶未曾解决过家里商品粮问题,未曾利用手中权力为家里谋取私利,儿子是井冈山斗争时期送他人寄养,建国后才得以寻回,为革命她什么都能舍弃,包括自己的生命。曾志离世后,按照遗嘱,一部分骨灰安葬在井冈山,长眠于她所热爱的、生前战斗过的这片土地。
我们的路与众不同,不同的是革命者忘我牺牲的革命精神,甘于奉献不谋私利的革命气节,坚持初心勇于担当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质。
远眺前行的路
前面的道路怎么走?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长,前进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喜悦也有哀伤。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同时也是一名团干,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需要我们学好井冈山精神,传承烈士遗愿,以精神力量为指引,在工作岗位上学思践悟,在生活上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生活情趣,不断提升政治素质和思想涵养。路在脚下,要行得正、走得直,每一步伐迈得坚强有力且踏实。
弄清楚从哪儿来,往哪儿去
“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这是一个哲学问题。从哪儿来”其实是要我们清楚初心是什么,“到哪儿去”就是要明白使命是什么。当前,我们的“初心”就是把晋南热电工程建设好,工程投产运营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凝心聚力做好充足准备。人的使命有很多,在工作上有所建树,实现人生价值是其中一种;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奋斗一生,也是实现价值观的一种,究其根本应当是做有意义的事情,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
初心不泯,使命常在。不忘来时的路,才能真正找到前行的意义。
(晋南热电杜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