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蒋,卸车机行走轮不行了,赶快跟领导反映一下,派人来修,明天还有10个火车皮的矿粉要卸。”6月14日上午11点45分,正准备下班的笔者接到福建水泥炼石厂装卸工段卸车机操作工郭陈旺的电话。
“怎么了?为什么不行了?”笔者边了解具体情况,边向机修工段小跑过去。
在机修工段值班室门口,迎面碰上正准备下班的机修1班班长陈水生。笔者叫住他说:“水生,等一下吧,卸车机有一个行走轮不行了,你可能还要再叫两个弟兄,中午辛苦一下加个班,把它修起来,下午的天气说不准,明天卸车机还要卸矿粉。”
陈水生立马给他的同事孙仁祥和宋洁泉挂去电话,下班路上的两个人接到电话后,不一会就回到了值班室。大家你一言我一句地讨论着抢修方案。二十多分钟后,3位机修人员换上工作服,背起工具包,一起向卸车机走去。
卸车机是炼石厂唯一露天有轨动态大型组合设备,常年风吹日晒使它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老”很多,突发这样或那样的毛病是经常的事。特别是四个行走轮,承载着整个卸车机十几吨重的重压行走在轨道上,其中,行走轮铜套就是易损件之一,今天的问题就出在铜套上。
问题找出后,大家立刻忙活起来,一场抢修行走轮的午间战悄然打响。
中午时分的太阳火辣辣地照耀着大地,室外温度一下子飙升到35度,让人们嗅到了夏日的味道。
“蒋师傅,能不能让太阳回避一下。”满头大汗的机械技术能手孙仁祥,在一刻不停地拆卸行走轮时,还不忘和笔者幽默一下。
“这个真不行!”笔者笑了笑说。
由于行走轮铜套磨损,轴两端的卡片长期受到煤、矿渣粉等物料侵蚀而生锈,拆起来很是费劲,但最终还是在力气与大锤的作用下将其拿下。技术员陈孟鉴立马扛起中轴回到机房修复。
留在现场的人也不敢怠慢,把行走轮轴孔清洗完后,小心翼翼地镶入新铜套,并吊装到位。不一会儿,中轴处理完毕,陈水生、宋洁泉抡起大锤,二人轮番上阵。
“再来,快了,轻一点,好!到位。”随着匍匐在地、紧盯行走轮孔内中轴进度的孙仁祥一声“到位”,行走轮抢修结束,此时时间定格在下午3点整。
这时,原计划明天到达的10个火车皮的矿粉送了进来,操作工开走卸车机准备卸车。“还好中午加班抢修,不然真的影响生产了。”陈水生说。
(蒋沛夏摄影报道)图为机修人员在烈日下抢修行走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