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7版
发布日期:
做好“加减乘除”老电厂迈进了新时代
文章字数:1,840
    图为三号机技改项目,发电机组穿转子现场。

  1998年,为解决福建省内煤炭工业极度低迷,探索福建省煤炭总公司转型发展之路,石狮热电公司在开拓者们的不懈奋斗下建成并投入运营。20多年来,该公司见证了集团在电力行业的蓬勃发展,也同样在自我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摸索成长——产能逐渐攀升,业绩屡创新高。这个老电厂能够不断焕发新生机,缘于该公司坚持做好“加减乘除”。
  万众一心,齐做“加法”
  随着国内经济飞速发展,这座投产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热电厂也曾几度面临后劲不足的窘境。“没有技改创新必将被淘汰。”这是石狮热电公司全体职工的共识,他们居安思危,苦思发展蜕变之道。
  近十年来,该公司在历届领导班子、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3次重大技改项目:2012年,2台抽凝汽轮机改造为带低真空回热的新型背压机并获得国家实用型新专利;2014年,省重点工程综合升级改造工程高温超高压参数145t/h锅炉和配套的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系统、湿法脱硫系统及湿式电除雾器建成投产;2017年,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三号机技改工程22MW高温超高压抽汽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建成投产……该公司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在提升产能效益和环保能力上做“加法”。
  资源优化,巧做“减法”
  “今年春节我们顺利完成输煤系统自动化改造,如今输煤人员只需要在电脑上点一点,再观看监控就能完成输煤操作,
  不仅输煤工作强度
  减少,工作效率也明
  显提升了。”该公司
  素有“大师”之称的
  热工专责陈智清在
  提起自己又一件“作
  品”时,兴奋之情溢
  于言表。
  “今年4月,公司
  汽车衡无人值守称
  重管理系统顺利完
  成改造并投入使用,
  它能在没有工作人
  员干预的情况下快
  速稳定地完成整个
  称重流程,从技术上
  解决了人为操作失误引起的误差,同时提高廉洁风险防控能力。”该公司热工技术员沈玮聃就岗位优化谈了自己的感受。
  该公司因起步早、起点低,因此在发展之路上专注以建设“精品热电”为目标,积极在“减法”上下功夫,统筹考虑、综合布局,充分发扬“工匠精神”运用技术改进等方式为企业“瘦身”,公司向“小而精”方向稳步迈进。
  科技创新,力做“乘法”
  一直以来,该公司主动聚焦提质增效目标,不断创新做“乘法”,助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先后进行了100多项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2014年以来,获得了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福建省专利奖三等奖、1项厦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殊荣。
  2011年,该公司面临工业区内低压供热市场饱和、产品结构单一的风险,为此公司打破传统思维,将目光瞄准到工业区内各企业使用的导热油炉上。在全国范围内都没有成功案例可以借鉴的情况下,经过公司领导、技术人员现场实践,最终摸索出通过控制中压蒸汽压力来获取不同品种纺织物所需的定型温度,并实现定型温度的精确控制,突破了长久以来采用导热油炉加热的传统方式。时任福建省环境保护厅总工程师的许碧瑞这样评价:“中压蒸汽替代燃煤导热油炉加热改造技术,既削减了区域污染物排放,又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还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安全性,该经验在印染行业大范围推广,在国内少见,为省内首创。”该技术不仅使石狮市沿海3个工业区成为全国首个中压蒸汽替代导热油炉集中供热的示范区,更在福建、浙江、江苏、广东、山东多地工业区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乘法”效应。该项目先后获得了石狮市科技进步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除旧布新,勇做“除法”
  “我们以前有1号集控、2号集控、3号集控、主控室,如今全部合而为一,各专业交流和处置紧急事件效率明显提高了。”该公司电气运行副班长黄寿鹏从一线人员工作场所的转变上向笔者介绍。
  “删繁就简三秋树”。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运转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该公司大胆从“除法”入手,先后整合各控制室、积极推行“机电通岗”培训等重大举措。与此同时,该公司更是以全面推进“7S”打造为契机,全员参与,打造了许多“小而精”的团队,充分激发员工创造力和活力,使公司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和厂区面貌同步提升,进而健康持续发展。
  以技改项目提升发展动力,以资源优化提升发展质量,以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以除旧布新提升运转效率。20多年来,该公司就这样巧用“加减乘除”法,让这座“老电厂”焕发了“新活力”。
  (苏永洪颜文蔚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