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转眼间又是一年端午。屈大夫在漫漫长路中求索了两千多年,虽化成一抔黄土,以身殉国的精神信仰却深深烙印在华夏子孙的脊梁上。汨罗江岸花红柳绿,蝉鸣聒噪,江畔百姓安居乐业,虽逝者如斯,而后人的思绪却随江水向东绵延流淌。
记得小时候的端午祭总是在一阵艾草香中开始的。清晨醒来,我便迫不及待地跟着母亲到后院采摘百草。儿时尚不知世事,只是觉得那时夏日的花花草草香气逼人,艾叶、菖蒲之类的时令草本都可采集,清洗后熬制成汤,匀少许加清水沐浴,换上期盼已久的新衣裳,便着急出门。那时母亲总会一边嗔说我几句,一边给我系上用七彩丝线编织成的蛋兜,鸡蛋在熬汤过程中已被染成金黄一片,百草的芬芳也沁入其中。外婆则是慈祥地抚摸着我的脸颊,将前一天傍晚制好的香囊系在我的腰间,祈求邪祟退散、百毒不侵。
“整装”完毕,我便撒腿跑到前一日和小伙伴相约的河畔。当天的小哥哥似乎俊朗了不少,隔壁的小姑娘额头点缀着红色花钿却也平添了几分秀气。一声惊雷起,我知道是龙舟大赛拉开了序幕。一条条龙舟如穿云箭迸射而出,舟上的弄潮儿赤裸上身,黝黑健硕的身躯抹上油脂、画上图案,在烈日的照耀下显得威武雄壮。配合着鼓点,好儿郎们卖力地划舟,两岸乡亲父老的吆喝声、喝彩声汇聚成激情的乐章。一阵鞭炮响起,放眼望去,村头的庙里香烟弥漫,善男信女双手合十,祷告心中所愿。相邻的祠堂里,白胡子老爷爷在众人的搀扶下,向河里洒下了一串串香粽,伴随着一曲悠长的歌声,祈求河底的鱼儿们护着屈大夫一路周全。不觉间,我的肚子已饿得咕咕叫,拉着小伙伴们往家跑,母亲将刚出炉的香粽摆满桌面,只待一群小馋虫大快朵颐。
又是一年端午祭,现在的外婆已做不动香囊那精细活,母亲也不常在我身边,思乡的情绪涌上心头……
(陈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