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7版
发布日期: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鸿山热电劳模工作室被列为“泉州市劳模创新工作室”
文章字数:1,275
  2018年底,泉州市总工会为进一步推进创建劳模工作室活动,更好地发挥劳模的引领示范作用,决定将一批劳模创新工作室列为“泉州市劳模创新工作室”,鸿山热电公司“李卫福劳模创新工作室”被列入其中。该工作室能在“企业树旗帜、劳模带队伍、团队共创新、职工提素质”的共赢局面中占据一席之地,得益于该公司在培训资源方面给予的全力支持,也得益于全体成员坚持借科技创效益的理念,紧密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开展工作。
  小角落有大乾坤
  “学习才能做大,学习成就未来。”在鸿山热电公司办公楼4楼拐角处的一间办公室里,时常可以看见一些人来来往往,他们来自该公司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专业,为解决该公司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题而凑在一起,全方位地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以及管理创新,这间办公室有个响亮的名字——“李卫福劳模创新工作室”。
  “李卫福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7年,由福建省劳动模范——鸿山热电公司安监部副主任李卫福作为带头人,以及公司高端人才、高级人才、业务技术骨干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旨在通过技术攻关、技术改造、管理创新等活动,努力解决机组检修、隐患治理、设备改造、技术管理等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难题,进一步推动该公司科技创新工作。
  一切为了生产
  结合该公司各生产系统特点以及各成员自身所处的专业领域,工作室将全体成员分为机务组、电控组、科技环保组、安全管理组4个小组。每个小组围绕工作室年度工作目标,制定小组工作计划,并定期组织技术交流会、专题分析会,对技术经验进行总结推广,提出技改合理化建议等。
  工作室的技术革新项目紧贴现场生产工作实际开展。2017年,该公司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完美收官,实现区域减排二氧化硫1638吨、氮氧化物1260吨、烟尘504吨,进一步优化空气质量,还大自然以碧海蓝天。在超低排放改造工作中,工作室通过优化改造方案,创新施工工艺,合理安排工期,实现单台机组改造用时比同类型机组减少35天,各项排放指标均优于设计值,低于国家超低排放标准。
  2018年初,历时一月有余的#2汽轮机布莱登—DAS汽封改造工作全部完成,改造后的汽封对于机组节能降耗、提高机组效率、降低单位产能热耗有立竿见影的成效。用心、不厌其烦、追求完美等工作状态贯穿在整个汽封改造过程中。“解决生产难题,就是解决实现公司安全生产经营目标过程中的‘拦路虎’,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工作室机务组成员——该公司生策部汽机专工孙文兵这样说。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李卫福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两年有余,工作室成员围绕大流量供热这一核心技术,强调自主创新、独立研发,并将创新成果转化为专利成就,目前已为该公司获得8项国家专利。其中“600MW超凝供热机组单台汽泵跳闸电泵联启不切供热项目”“滑压运行优化方法”等发明专利对机组稳定运行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接下来,“李卫福劳模创新工作室”将继续通过建立分享精神、合作精神、学习精神的团队,持续推动创新发展,实现“实施企业技术攻关、开展科技创新项目、推动技术成果转换”等6个平台功能定位,力争把工作室建设成为电力企业先进技术的孵化器。(鲁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