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2月10日,三川海上风电公司莆田平海湾F区海上首台风机基础具备交安条件。早在9月中旬,三川风电就吹响了项目攻坚“百日大会战”的号角,“2018年底前两个项目各一组风机并网发电”的年度建设目标一定要实现。
“会战”开始之后,该公司各岗位员工都带着使命,入驻项目现场,连周末也蹲守紧盯施工进度,确保对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管控。
初冬时节,在莆田平海湾F区海上风机基础施工平台上,施工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大型打桩船、浮吊、混凝土浇筑船等繁忙作业着。大家抢抓海上难得的施工窗口期,24小时加紧施工,与时间赛跑,相继顺利完成了莆田平海湾海上风电F区项目17号、20号机位基础承台浇筑,年底前将吊装国内最大的7MW风机。
“在当前的施工关键期,对我们来说,这是一场硬仗,施工区距离陆域远,海域开阔,风大,涌繁,流乱,在船上我们经常是‘左右摇摆,上下颠簸’。”坚守在海上风机基础施工现场的水工蔡烨说。
当笔者问:“听说你上次在F区试验桩工程中出海跟班期间,因风浪太大,交通船停航,无法补给,连续在施工船跟班7天7夜对吧,你觉得苦吗?”
“我在天津大学就是学港航工程的,搞海工应该吃得了苦,可以适应海上困难环境。当时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海况突变,在施工船上回不去了,每天只能就着海风吃泡面,想吃一口绿色蔬菜都是奢侈。出海时也没带换洗衣服,每天衣服吹着海风,湿了干,干了又湿,夹着一身酸臭味道。看着飞翔的海鸥,心里很羡慕它不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用矫健的双翅,就能追逐着风浪,轻易停歇任何码头。”蔡烨回忆。
11月初,莆田平海湾F区项目送出工程开始海缆铺设,在现场,船上的工人们摆开阵势,随着一声令下,堆在船上的海缆如蛟龙入水般钻入海底,向目的地挺进,大家充满干劲,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在海缆铺设前期,该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江兴荣带领郑启团、陈国清前往南日岛驻守了3天3夜,做好当地村民的思想工作,紧盯项目进度,确保项目工期目标的实现。
在海缆铺设期间,工程部林宜东就把家搬到了船上,吃住都在甲板的下两层。舱内的空气比较潮闷,可是他这一住就是20天。
海缆施工船船长感慨说:“我从事海工快二十年了,还从未遇到有哪个业主单位的人在施工船连续跟班超过两天的,真佩服林宜东的执着和敬业精神。”
12月初,该公司领导叫林宜东前往福能体检中心体检时,他称了体重,跟班期间足足瘦了7斤。同事们都说林宜东变黑变瘦了。他回答:“公司把上亿元的海缆工程交给我现场监督,这是对我最大的信任,干好这项工作我责无旁贷。”(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