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的矸石山,现在建起了绿色示范小区。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永安煤业公司建矿60周年,也是我来矿山工作的第22个年头,对于仙亭煤矿的发展和变化,我有着切身的体会。特别是近几年来,矿山打破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明确走“绿色矿山”之路,在节电、节水、节能降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997年,我被分配到矿山,在仙亭煤矿中央变电所实习。那时矿山的机房实行三班制,多数机房(锅炉房、水泵房、考勤室、抽风机)岗位均有4人轮流值守,而与中央变压站相邻的空压机房和矿灯房属重要害岗位,则每班2人,两机房共有16人。那时机房硐室岗位用人多,一到交接班的时候,考勤室和矿灯房的窗口挤满了上下班的人员,取考勤的、交考勤的、领矿灯的、交矿灯的,时常让工作人员累得满头大汗。2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来到矿工业广场,最明显的是原先的锅炉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空气源热水器,考勤室也被自动打卡机所取代。各机房硐室用人情况如何呢?以空压机和矿灯房为例,我们看到,两机房均进行了自动化改造,实现了“无人”值守。从原先两机房16人到如今的“无人”,这中间的华丽蜕变是如何实现的?该矿矿长黄国瑞8个字道出了其中的奥秘——绿色发展,科技兴企。
黄国瑞介绍说:“2011~2015年,是企业较为困难的时期,煤价一路下跌,可随着开采水平的延伸,生产成本却不断上升,这一升一降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巨大压力。为了应对危机,提高效益,我们改变思路,创新管理,坚持‘绿色发展科技兴企’。在困难中砥砺奋进,通过挖掘内部潜力,技术革新,应用科技力量降本增效。”
2012年开始,该矿先后对各水平的水泵房、抽风机、矿灯房等多个机房进行自动化远程控制系统改造,使机房实现无人值守;2013年,该矿又针对地面5台螺杆式空压机进行了无人值守改造,空压机的电流、电压、温度等运行状态都显示在调度室的工控机显示屏上,由调度室值班人员监控,开停机则根据电脑程序设定的时段自动开停,使空压机实现了远程监控、无人操作、自动运行。
2014年,该矿引进空气源热水器,淘汰燃煤锅炉。每年减少锅炉用煤500吨,岗位用人4人,年节约用煤、用人及锅炉维护检修费用55万元,不仅实现了减人提效,还达到了清洁生产、绿色矿山的目的。
产煤不烧煤,废水废气循环用。取消燃煤锅炉后,澡堂用水、食堂用水均靠空气源热水器供应,矿井用电量直线攀升。为了节省电耗,通过技术攻关,该矿将螺杆式空压机产生的大量余热回收应用于空气源热水器中,收到了明显的节电效果。原空气源热水器平均每月用电4.2万度,自从安装余热回收装置后,在5~9月份较高温的天气,空气源热水器依靠回收的空压机余热就能满足生产作业人员澡堂用水加热,基本实现不耗电。
2015年,该矿从治理矸石山入手,对于开采煤炭伴生的“废渣”——煤矸石从“排放”到“净化”,最后形成了“利用”的理念。该矿用矸石填平沟壑,在矸石山上建30余套小套房和文化广场,将房屋周围复土绿化,把矸石山打造成美丽的绿色家园,不仅解决了职工住房问题,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也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几年来,该矿对地面空压机房、+669抽风机房、+580水泵房、+300水泵房、矿灯房等12个机房进行了自动化、无人值守改造,累计减少岗位用人40余人,每年可节省工资支出200余万元。在夏季,空气源热水器不耗电能为300多名生产作业人员洗澡提供热水;空压机无人操作自动在规定时段开停,且优先启动运行时间较少的机器;水泵根据峰谷时段,自动避峰填谷选择抽水时间;矸石山,那煤矿地标似的建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美丽的家园。
如今的矿山,生产用人越来越少,工作环境更加安全,居住环境越来越美。在长期的发展建设中,仙亭煤矿已经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绿色发展之路。
(李庆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