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建设者在莆田后海风电场风机机位放样。 图为风景如画的永春外山风电场图为风景如画的永春外山风电场。。((杨庆新杨庆新摄摄)) 截至2018年1月,福能新能源公司风雨兼程走过了10周年。10年间,公司伴随着改革的春风,从呱呱坠地的“新生儿”茁壮成长为意气奋发的“美少年”,为企业创造了宝贵的财富,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记忆。
从山丘、滩涂到巍然矗立的风机
每天晚饭过后,石城风电场维检员陈永鑫都习惯在场区周围漫步,注目高耸的风机,呼吸新鲜的空气,心情十分惬意。可是有多少人知道,这里曾经是一片荒芜的戈壁。
“十一五”期间,随着《中国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实施,国家发改委以特许经营权的形式下放5万kW以下风电项目审批权,中国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福建省风电事业的发展方兴未艾。福能集团决策层高瞻远瞩,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在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中吹响了进军新能源领域的号角。
2008年1月,福能集团出资6000万元成立了福煤(莆田)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系福能新能源公司前身),由沈龙山(现为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带领的9人队伍,肩负着集团的光荣使命,踏上了在清洁可再生能源领域开疆拓土的创业历程。
从宁德福鼎到漳州诏安,为了勘察具有开发价值的风电资源,前期人员走遍了福建沿海首批规划的60多个风电场选址,崇山峻岭间、海边滩涂上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通过充分的实地考察和调研,他们对福建全省的风力资源分布情况如数家珍,为风电场的开发建设积累了宝贵的资源数据,同时也为集团发展风电项目远景规划和开发建设绘制了宏伟的蓝图。
这一年,风机设备市场环境还处于卖方市场,在风电场建设中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再加上没有项目开发建设经验,用沈龙山的话说,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但这些困难都难不倒沈龙山一行人,他们白天扎根现场,排解施工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全程参与工程每一道工序施工,晚上召开各项专题研讨会,对线路走向设计进行优化,交流建设经验,分享心得体会。
2009年9月,公司首批开发建设的石城、石井风电场建成投产发电,装机容量8万kW,当年就实现了盈利,为后续风电项目的开发建设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快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
10年的探索,10年的积淀,让新能源公司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从当初的单个风电场建制,发展到如今拥有12家全资子公司和1家控股子公司,新能源公司产业分布在福建的莆田、漳州、泉州以及云南的保山等地区。公司装机容量、营业收入、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每年都以两位数在增长,成为福能集团的盈利大户、莆田市亿元以上的纳税大户,同时也是福建省陆上风电行业装机容量最大的企业。
近年来,公司把主要精力倾注在变革、创新和稳定上,以提升“获取有效资源能力、项目建设攻坚能力、保持设备高可利用率能力、高度信息化管理能力、后勤保障能力”五个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围绕“储备项目抓落地,在建项目促投产,投产项目创效益”工作主线,做优做强企业。
2014年莆田后海集控中心在全省率先建成投运,实现远程在线监控,大幅提升集约化管理水平,受到省调控中心的高度认可。如今,公司已形成了“集控、技术、维检”三大中心,企业管理更加科学、高效。
在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公司把重心下移到提升发展质量上,以“开发清洁能源、奉献美丽蓝天”为己任,近3年来累计投入数千万元用于生态保护与恢复,促进企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同时,公司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大力开展捐资助学、扶贫帮困、支持项目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从2017年起连续5年,公司每年捐资50万元为莆田市秀屿区100名贫困高中生圆大学梦,与秀屿区政府合作以扶贫方式开发的风电项目,帮助秀屿区20个贫困村实现脱贫目标,促进企业与地方和谐发展。从“寄人篱下”到乔迁新居
今年9月27日,福能新能源公司正式搬迁到后勤保障基地,一时间,有人欢喜有人留念。
留念的是,对老办公楼有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即将离开的这栋老楼,它的每一道台阶、每一扇门窗都印在了员工的脑海中。10年相伴,这幢老楼和员工一起见证了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记录了员工成长路上的坎坎坷坷……在搬迁之前,新能源公司机关办公场所一直租在秀屿区一栋五层的老楼房,由于房间数量有限,只要能摆下一张办公桌,即便不是同一个办公室的人也将就着一起办公,条件十分简陋。员工各自租住在办公楼附件的小区,一日三餐也在公司的简易食堂里解决。一旦接到小区停水通知,员工只能到外自行解决用餐问题,这样的生活条件一凑合就是10年。
欢喜的是,员工们终于结束了“寄人篱下”的生活。如今,新办公楼环境优雅,员工宿舍、食堂等附属设施配套齐全,在这样的条件下工作生活很有归属感,它也将开启新能源公司发展新的里程碑。
展望“十三五”,新能源公司将不负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秉承“开拓创新、高效协同、追求卓越”的管理理念,倡导“坦诚、担当、共享、快乐”的价值理念,正集结一个更加自信和富有担当的优秀团队,初心不改,持续前进,去迎接更加辉煌的未来……(郭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