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中秋这一天,总是秋高气爽、晴空万里。即使下点小雨,到了晚上,天空也是要放晴的。那轮高悬的圆月会迫不及待地出来与人们见面,露出婴孩般的笑脸,让人们倍觉生活的可爱;月宫里的桂树也仿佛来到了人间,让你分明闻到一缕缕桂花的清香。看来,老天对中秋节也是情有独钟呢。每到佳节良宵,我们一家三口就聚在一起,泡上一壶佛手或观音茶,带上切好的月饼,来到楼房顶层,遥望当空皓月,高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美好的祝愿,一点也没有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寂寞。当尽兴而归时,又多少有些附庸风雅的感叹。
其实,我最喜欢做的,莫过于中秋假期回到老家,与父母、兄弟姐妹团聚。此时,我们就能看到田地里绿油油、黄橙橙的蔬菜和庄稼,弟弟在房前屋后栽种的挂满枝头的瓜果:八角瓜、黄瓜、南瓜和柚子。八角瓜的藤蔓顺着枇杷树的枝干往上爬,不辞辛劳”,越爬越高,结出的果实要搬上梯子才能摘得到。那几棵柚子树生命力特别强,早已“儿孙满堂”。
母亲一边揉着长年酸痛的膝盖,一边给我们讲她那不断翻新的家长里短,哪家的老人故去了,哪家的媳妇又添新丁了。父亲赶时髦,玩着手机,聊着微信,还不忘给我们讲他那许许多多的民间掌故,真是佩服他的记忆力。吃着甜甜的月饼,感受着浓浓的亲情,自然不必像王维那样感慨“每逢佳节倍思亲”了。
小时候的中秋节,常常既没得吃,也没得喝;但有得玩,有得乐。小孩子天性好玩,更何况是月光如水的中秋夜。小伙伴们各自填饱了肚子,来到老屋前的空地上,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这种忘乎所以的欢乐至今依然令人神往。
今年的中秋节又要到了,可是母亲已离开我们两年。一念及母亲,难免悲伤满怀。也许真像苏轼说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但想想明代徐有贞的诗句,我的心情又渐渐归于宁静、淡然。不觉哼唱起年轻时喜欢的老歌《再回首》: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是最真。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只有那无尽的长路伴着我。
(康玉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