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疫苗事件被炒得沸沸扬扬。也难怪,每一针疫苗都关系到一个孩子的生命和一个家庭的幸福,甚至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未来。
事件始末,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事件的重要性,相信大家也都感同身受。但笔者从诸多报道中注意到一个细节:2017年10月31日,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一份名为《关于做好不合格百白破联合疫苗处置工作的通知》里,已经查明有252600支不合格疫苗流入市场,请有关部门做好召回和处置工作。但最亮瞎眼的是文件最末———“公开属性:不予公开”。
事实证明,有关部门的“不予公开”,就是对罪恶的包庇,让其欲望更加疯狂;就是对犯罪的纵容,使其更加作恶多端;就是对生命的蔑视,任其草菅人命,最终酿成如此大祸。
由此,笔者想到我们煤矿企业的违章“曝光台”。煤矿井下作业环境复杂多变,因为作业人员的素质、认知、习惯等不一样,再加上侥幸、图省事等心理,难免有时会发生违章。虽然违章不一定会酿成事故,但事故一定是违章引起的。100次的违章作业,也许你侥幸地逃过了99次,但只要1次没有逃过,对于生命而言,就是百分之百。
回想疫苗事件的“不予公开”,“纸终究还是包不住火”,迟早会东窗事发。所以,煤矿企业的违章“曝光台”,是一种手段,把违章曝光出来,不仅对当事人是一个警告,对其他人也是一种警示,可以引以为戒。对于违章未遂的,也一定要重罚,让违章成为大家都不敢碰的高压线,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同时,要从教训中总结经验,堵塞漏洞,完善管理体制机制,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俗话说,人无完人。人不可能不犯错,但重要的是,犯错后如何处置,是“不予公开”任其发展,还是勇于解剖、敢于亮丑,把问题事件当做改革契机,推动管理更加完善。笔者以为,作为煤矿企业的一员,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杆秤!(卢桂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