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名儿
文章字数:878
  近来,家乡宗亲们准备修《族谱》,父亲便提起给弟弟起“大名”的事。
  这“大名”,即我们学文言文时,常见的古人“字”某某了。“名以正体,字以表德”,两者之间还需有所关联,足见“取字”在过去是很讲究的。
  于是,父亲认真地说:“那要先去请个先生……”
  母亲忍俊不禁:“过去一个村子里未必有一个秀才,如今一家子都是读书人,还请什么先生呀?”
  说得大家都哈哈笑了起来。
  父亲那一辈儿,的确是打小就正儿八经地按照辈分、对着八字,请来先生取的“大名”,予忖度之,大约是取“文如春华,思若泉涌”之意吧!
  而到了我们这一代,有些族亲都已不按照《族谱》辈分排字来取名,更莫说取“大名”了,当然也还各有各的“讲究”:有的翻遍字典,非整出几个高大上的字眼儿;有的依着喜好,拗出自带光环的言情味儿;还有的索性下载个取名软件,凑出个能弥补先天八字不足的好名儿……
  父亲向来对给后辈取名十分重视,曾给一对族弟取名“晖”“映”,希冀兄弟俩“相得益彰”。不想几年后,他们家将“映”改成了“胤”,理由居然是说这是皇帝“胤”,更显贵重。我闻之愕然,难免腹诽。
  父亲重视的是名字的寓意,我颇受影响:时常看见一个人名,就不由联想其父母为他取名时所想赋予的美好寓意与深切期盼。有两个友人,都是拿软件来给孩子取的名儿:一个是男孩,名“修闻”,我颔首:修身齐家治国,闻名遐迩,誉满天下,很好;一个是女孩,名“洛伊”,恰好祖籍河南,我便笑:洛水之滨,有此伊人,正是个河南的小美人儿呀!友人们听后大乐,均说如此释义甚好。
  “大名”如今几无人取,可“小名儿”却几乎个个孩子都有。余尚在读书时,因喜“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句,想着日后若有女儿,取小名“小荷”,虽不大气,倒也别致可爱;如是儿子,就叫“小禾”,“翼翼嘉禾”也不错。奈何后来爱人偏姓“范”,只得悻悻而罢。
  转眼,家中的小娃儿已过蹒跚学步期,正无知无畏地摸爬滚打探索他的大世界。前日回到家,母亲笑言,父亲紧跟在他身后,情急之下脱口叫道:康康!小心一点!——那是吾弟的小名,如今他亦近而立,已是多年未听人唤起。
  我听着,见母亲随手拢拢鬓边被那小家伙抚乱的几缕银丝,忽的心尖涌上一阵酸楚,眼眶一热,却咧嘴笑了。
  (涂岩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