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捱风缉缝”抢发电
福能新能源不断提高风机可利用率
文章字数:1,052
  本报讯今年以来,福能新能源公司紧紧围绕“投产项目创效益”的工作主线,把每台风车视作“掌上明珠”,“捱风缉缝”抢发电。截至12月4日,该公司上网电量同比提高了24%,提前27天完成全年发电任务。
  在业外人士看来,风电行业主要靠“风”吃饭。其实不然,风量小了发不了电,盛风期却容易使风机故障频发,如何在盛风期到来之前保持风机良好的状态,该公司运维人员做到了未雨绸缪。“决不让风机因故障‘打盹过夜’,要千方百计多发电。”该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沈龙山对每台风机的实时发电数据盯得十分紧。
  “我现在成了气象专家啦。”第四组项目经理王双林说。因莆田大蚶山常年风势较好,为合理安排风机定维,王双林坚持查看专业天气预报网站、风功率预测系统等,了解一周甚至一个月的风速情况,科学制定维检计划,做到检修、发电两不误。今年,大蚶山风电场一期17台风机从未因故障而导致停机。
  “我们根据风况,避开在盛风季节、大风时段检修维护升压站设备和风机定维。”该公司总经理邓毓波介绍,“风量一小,就对发、变电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故障和设备缺陷,有效确保风电机组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转。”
  相比定维,设备应急抢修的技术含量要求更高,个中滋味只有一线检修员才可尝遍。一位检修工感慨:“风车朝着风向转,检修员围着风车跑。”
  11月初,漳州隆教风电场C组集电线路连续两次跳闸,这给风电机组运行带来了隐患。
  在查找线路故障时,电气专工卢占贤通过专业仪器分段检测电缆线路,初步确定了故障点,安排挖掘机前来挖掘。
  当挖掘机快挖到电缆层时,为了防止机械损坏电缆及光纤,卢占贤立即叫停。他拿起锄头小心翼翼地挖掘,并用手扒开土层,快速修复了故障点,终于使线路恢复了运行。
  针对在盛风期内大部件故障主要以偏航系统减速机的问题居多,又无法及时排除的现象,第一组项目经理高晓华及时召集技术骨干探索钻研,通过设计合理的工装,选择合理的吊点,改进更换方法,从而达到偏航系统减速机整体更换的目标。此举不仅省时省力,还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寿命,最大限度缩短检修时间,提高风机可利用率。
  石井风电场一期XE72风机变频器水冷系统因运行年限较长,存在系统散热能力逐年下降、部件老化严重、散热器表面锈蚀等问题。维检中心技术攻关组通过技改,整体更换了水冷系统。新的水冷系统通过控制电动三通阀,能够实现内外循环并根据温度变化自动切换。
  目前,石井风电场11台风机水冷系统的改造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改造后的系统运行稳定,预计每年可避免300万千瓦时电量的损失。(郭阿清林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