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了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推动福能集团早日实现“千亿集团”的目标,本报即日起开设《创造新业绩,迎接十九大》专栏,欢迎广大通讯员就当前企业在生产经营、重点项目建设、安全工作、和谐企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新业绩、新成就进行报道。文章要有具体的事例、具体的细节,兼顾可读性。
“这些刚回收好的矿工钢和管路现在都不用进库了,我们在井下验收后,马上运到405采区工作面使用。这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及时间,而且加快了材料的周转使用,今年仅回收复用材料就创效50多万元。”8月29日,在永安煤业公司丰海煤矿关闭采区303采区-150水平回收现场,矿机供股材料管理员陈建忠向笔者介绍。
今年来,丰海煤矿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管理“盲区”要效益,多管齐下,打好“节能降耗组合拳”。该矿把强化材料管理作为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积极加大回收复用力度,减少材料费用投入,井下轨道、矿工钢、管路等基础性生产材料没有再投入购买,全部采用回收复用。机运队加强自制加工力度,在废旧设备仓库里拆零件拼凑组合,拼装充电柜、风机等设备17台,自制加工创收15.2万元,有效盘活了物资,控制材料成本投入。
“尽可能利用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一线采掘职工工效,力求在全员成本管控上有所突破。”该矿矿长林富增在各种会议上多次强调。8月底,由机电副矿长陈俊雄与机运党支部书记柯金贵历经十多次试验改进的采面助力送料器,已经在井下3个条件成熟的采煤工作面稳定运行,减轻了采掘工的体力消耗,使回采工效同比提高0.76吨/工。
“新考核办法实施以来,我们班的材料领用比上个月节约了1000元左右。”采一队一班班长李弟炎告诉笔者。在实行材料小班考核后,工人们每天下班后,在队务公开栏关注的不再只是以往的产量进尺,还十分关注材料消耗情况。过去那种材料共领共用、大手大脚浪费的现象已经看不到了,职工们在材料使用上也精打细算、修旧利废,全员关注材料成本的氛围在该矿随处可见。(郑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