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醒时犹梦,入梦后梦甜”
“我能到厦门工作,还得感谢集团公司!”已是厦门联美集团党工部副主任的潘建平说,此前他是小华煤矿的一名管理人员。从煤矿工人到厦门企业的一名白领,可以说,这就像是一场梦。“梦醒时犹梦,入梦后梦甜”,潘建平这样描述现在的感触。提出“逐步退出煤炭产业”的战略决策时,福建能源集团积极做好煤炭生产企业的人员分流工作——在同等条件下,非煤企业招用人才上向煤炭企业倾斜。
“习惯了井巷的‘夜色’,到这海天一色的风电企业,什么东西都是新鲜的。”从柯坑煤矿调到莆田市三川海上风电项目部的郑启团这样说。在煤矿工作了10多年,没见过海的广阔,以为一辈子只能待在矿山的郑启团,望着从海平面冉冉升起的朝阳,对自己的将来充满了信心。对于煤矿工人来说,潘建平、郑启团等年轻管理人员能如此从容地脱离煤矿,都源于集团公司的战略部署。如今,集团旗下有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健康及金融等企业40余家,涉及煤炭、电力、配售电、港口物流、建工地产、科研设计等。在招用新职工时,各非煤企业都按照集团公司要求,积极向煤炭企业伸出“橄榄枝”。
据了解,从2014年至今,煤矿企业青年职工已有不少分流到集团旗下非煤企业。
福能创幸福,有福当惜福
“今天,我们就得去苏桥煤矿报到了,到时候我们再聚聚。”7月4日10时许,小华煤矿采煤副队长陈世盖带领10多名采煤工即将离开矿井,向兄弟矿井进发。
原先,矿井宣布关井闭坑时,一线职工最担心的就是工作问题。一线职工多是熟悉煤矿工作环境的老职工,文化水平比较低,职业技能单一,难以向外部企业发展;此外,一线职工在收入上比较稳定,平均每月收入达六七千元。“在这里,我们有满满的幸福感,扣除房贷、五险一金,还能剩点钱。”采煤工张乃请说,他拥有采煤高级职称,对一线作业相当适应。在关井闭坑后,很多职工与张乃请一样,表示出坚守煤矿一线的想法,他们很珍惜这一工作岗位。
“我们这里特别喜欢成建制的一线队伍。”
“我们这里缺少现场安监员!”
“我们这里需要特殊作业人才!”
矿井宣布关井闭坑之前,矿领导迅速联系兄弟矿井,了解各矿井缺员情况,并积极推荐人才,提前与职工沟通信息,使得一线职工能够安稳地工作,直至关井闭坑。
“我们在集团公司的政策帮扶下,才有现在的好日子,所以我们没理由不干好工作,没理由不珍惜眼前的工作。”即将带队去池坪芦坑煤矿的掘进队长蒋加雄如是说。
截至7月15日,小华煤矿人员分流已基本完成,众企业帮忙成为当下福建煤炭生产企业迎危度难的利器。(陈君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