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配比”到“创新提质”,由“人工管理”到“数智驱动”,“十四五”期间,建材控股公司以敢为人先的闯劲、精益求精的钻劲,在建材行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破局突围,走出了一条传统建材企业向“数字+绿色+高附加值”转型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这是战略突围,更是动能重塑。面对绿色低碳转型要求与市场竞争新态势,该公司坚决锚定“一流绿色科技建材企业”目标,以“创新驱动、数字赋能”为核心路径,在混凝土这一传统赛道上书写了从“做产品”到“创品牌”、从“拼成本”到“强技术”的转型新篇,书写了传统建材企业在新时代焕新发展的生动答卷。
从“传统配比”到“创新提质”的破局之举
曾经,传统混凝土生产依赖水泥等胶凝材料,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竞争激烈,是公司发展的“痛点”。当行业进入“降本增效”与“绿色升级”双重考验期,公司选择以技术创新打破路径依赖,从“材料优化”到“产品迭代”,逐步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1年,公司率先迈出创新步伐:深入研究地方行业政策,先行先试开展新型混合材的应用实验,通过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提升整体浆量,为降本增效打下基础。
创新不止于材料优化,更在于产品附加值提升。五年来,公司主动应对市场变化,在稳固传统产品市场的同时,发力高附加值新型产品研发,新型产品研发再提速,实现生态透水混凝土、阻锈混凝土、防腐蚀混凝土“零”的突破。龙岩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智慧透流板正式面世,为城市排水系统的优化注入科技动能;第十五届全国混凝土设计大赛以“轻质、高强与高韧性”为主题,推动混凝土材料设计创新,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厦门公司与来自全国各地的33支顶尖企业代表队同台竞技,凭借出色的技术实力与创新成果脱颖而出,荣获大赛企业组三等奖。
从“人工管控”到“数智赋能”的能级跃升
转型不仅要“产品新”,更要“效率高”。公司深知,数字化、智能化是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十四五”期间,公司以“数字赋能”为主线,从系统建设到智能装备,逐步推动生产经营全流程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让“智慧”成为管理提效的核心引擎。
“智能工厂”“黑灯工厂”目标加速推进,各权属企业实现生产线无人化与生产控制智能化;公司“数字化远程集中控制系统”荣获集团年度管理创新优秀奖,漳州公司“智慧工厂”项目更入选“福建省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优秀案例”,数字转型成果获得行业认可,引领预拌混凝土企业数字化转型新浪潮。2025年,公司推进“AI+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平台,打破信息孤岛,推动业财一体化,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助力企业数智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从“单一生产”到“链群协同”的产业拓展
混凝土生产不是终点,延伸产业链、构建产业生态,才是长远发展的关键。“十四五”期间,公司主动融入集团战略,以“延链、补链、强链”为抓手,通过“链上合作”“模式创新”“赛道拓展”,为发展注入新活力。
产业链协同逐步深化。公司牵头推进能化漳州建材产业链示范基地项目,聚合新材公司原料优势与自身产品优势,打造具有成本竞争力的建材产品;与港口集团权属新立基公司合作,开展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调研与技术研究;联合中科院城市环境所专家团队,探索固废深加工陶粒及陶粒轻质混凝土技术,让“单一产品”向“多元协同”转变。
战略新兴赛道提前布局。公司贯彻集团“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将目光投向硅基新材料领域,围绕符合产业政策、具备“隐性冠军”特质的新赛道,与科研机构、高校、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初步探索,形成技术基础与调研成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传统建材+新型材料”双轮驱动奠定基础,为企业培育“第二增长曲线”。
“十四五”收官之际,建材控股公司已实现从传统建材企业向绿色科技型企业的华丽转身——产品端,形成“传统+新型”的多元结构;管理端,建成“系统+智能”的数字体系;产业端,构建“协同+拓展”的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根基持续夯实。
百舸争流千帆竞,长风万里启新程。面向“十五五”,建材控股将持续强化“一流绿色科技建材企业”定位,以绿色低碳建材、高端科技建材、战略新兴材料为核心方向,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项目落地,力争在硅基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更大突破,以“进”的姿态筑牢“稳”的底线,以“好”的态势推动“快”的发展,在一流绿色科技建材发展新征程上续写更多“砼”心聚力的新篇章。 (李炳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