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官小文在现场检查机组运行情况
图为官小文(右)带着新入职员工进行现场教学
清晨7点,鸿山热电公司集控室内的灯光已亮如白昼。运行C值值长官小文端坐在SIS系统前,指尖轻敲键盘,目光在数十个跳动的参数间流转,时而切换界面,时而俯身记录,准备着夜班交班工作。
从2008年大学毕业踏入基建现场,到如今成为掌管机组安全的“8小时厂长”,10余年里,官小文在汽轮机的轰鸣中扎根成长,以不懈的实践与付出,生动诠释着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从新手到能手 千锤百炼见真章
“运行岗位成长就像高考一样,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回忆刚入职时的场景,官小文语气诚恳。
2008年,大学毕业的官小文加入鸿山热电公司项目部。恰逢项目建设关键期,从基建现场熟悉设备构造,到学习调试流程,再到独立完成机组启停操作,官小文把宿舍当成“第二办公室”,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满了操作要点和设备参数,“那阵子脑子里全是流程,连做梦都在调参数”。
在官小文看来,运行工作只有“0和1的区别”——要么万无一失,要么功亏一篑。
2012年,时为主值的官小文发现一个棘手问题:每次定期进行凝泵试转时,两台泵并列不久总会发生汽蚀,导致除氧器上水压力骤降,直接威胁机组安全。
“能源保供容不得隐患。”官小文通过调取历史运行数据,对比不同负荷下的参数变化,反复调整系统阀门开度,最终发现,凝汽器水位计显示不准确、补水调节门自动关闭导致实际水位偏低,是引发汽蚀的关键。
找到症结后,官小文制定出调整水位设定值、手动控制补水调门的方案,彻底解决了这一隐患,还据此写出技术论文,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从巡检员、主值到机组长,再到如今的值长,官小文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
为提升安全管理能力,官小文还利用休息时间备考“注册安全工程师”。“学无止境嘛,现场情况不断变化,不学习就跟不上节奏。”拿到证书的那一刻,他第一时间把所学知识融入班组安全培训,让理论成果转化为实际操作规范。
2024年,在福建省总工会与福建能源石化集团联合主办的职工技能竞赛中,官小文取得了“火电智能运行”项目个人第一的好成绩;2025年,官小文荣获福建能源石化集团首届“能化工匠”称号。
从小改善到大效益 巧思破解疑难症 “干运行不能墨守成规,得敢想敢试。”在同事眼里,官小文是出了名的“细节控”“技术迷”,总能从日常运行中发现改进空间,用小创新解决大问题。
锅炉蒸汽吹灰是保证机组热效率的重要环节,但传统全负荷吹灰方式不仅耗汽量大,还容易磨损受热面。
“每次看到吹灰后管壁温度超标,我就琢磨着能不能优化运行方式。”官小文牵头成立攻关小组,带着团队成员深入钻研,记录不同负荷、不同工况下的吹灰数 据 。他们发现,在工况稳定时,采用“半侧吹灰”代替“全炉膛吹灰”,既能避免受热面损伤,又能减少蒸汽消耗。
为了验证方案可行性,团队连续一个月跟踪数据:上层磨运行时重点监测过热器温度,下层磨运行时增加水平烟道吹灰频次,根据减温水用量动态调整吹灰范围……最终形成一套精准的吹灰优化方案。方案实施后,每次吹灰平均节约蒸汽13.4吨,按年运行300天计算,两台锅炉可节约标煤1710吨,节省费用超300万元。“看到数据的那一刻,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官小文笑着说,这个名为《锅炉吹灰系统运行方式优化》的项目,还获得了该公司价值精益管理二等奖。
多年来,官小文始终保持着对技术的敏感度。
官小文发现给煤机频繁堵煤、断煤会影响机组稳定,便牵头编制《防止给煤机堵煤、断煤技术措施》,明确不同煤种的调整参数;
针对高压内缸温差大的问题,制定专项技术命令,确保机组启停安全;
研发的“发电机二氧化碳汇流排加热方式优化”,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还在2022年省总工会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中拿下二等奖……
截至目前,官小文获得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在省级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篇,把一个个技术难题变成了推动生产的“金钥匙”。
从“领头雁”到强队伍 凝心聚力筑根基
“作为值长,不能只自己能干,还要带得动整个班组。”官小文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只有打造过硬的团队,才能守住机组安全运行的“生命线”。
在班组培训上,官小文有自己的“因材施教”法。面对刚入职的“00后”大学生,他不搞“一刀切”,而是根据每个人的专业背景和学习节奏制定计划,还经常带着新人到现场“手把手”教学。
“现在的年轻人素质高、学习能力强,就是需要多实践。”在他的带领下,每年入职班组的新员工,都能在一年后高分通过转正定岗考核。近两年,班组培养出两名值长、两名机组长和三名主值,还有两名员工以第一名的成绩成功转岗,为公司人才梯队建设注入了活力。
为了激发班组活力,官小文积极推动“六味”文化班组建立,把安全、学习、创新等理念融入日常管理。在他的倡导下,班组定期开展“技能比武”“事故预想演练”,鼓励大家在竞赛中提升本领。2024—2025年,运行C值班组参加公司运行安全规程竞赛,连续两年拿下团体第一名和最佳个人奖。
“班组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干好工作。”官小文常说。他带领班组在公司经济小指标竞赛中屡创佳绩,积分常年保持前三,班组钻研的多个项目数次荣获公司聚焦改善大课题一、二等奖。如今,这个平均年龄不到32岁的班组,已成为公司里响当当的“标杆班组”。
从青涩学子到“能化工匠”,从一线操作者到团队带头人,官小文在运行岗位上守了十余年。面对未来,他的目光依旧专注:“热电行业技术一直在更新,我还在持续学习,把工作中遇到的每个难题都当作成长的机会,为机组的安全高效运行多尽一份力。”
集控室内,屏幕上的参数依旧跳动,官小文的身影始终挺拔,在能源保供的一线书写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奋斗答卷。
(吴鑫鑫 沈蓓蓓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