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煤电公司雁石发运站,职工的“急难愁盼”正在悄然化解——昔日的生活“痛点”,经过细致摸排与整改,正逐步变为暖心的“亮点”。今年以来,该站坚持以职工需求为导向,聚焦民生改善的关键环节,扎实推进两项民生工程,把一件件“烦心事”办成“暖心事”,让幸福在细微处可感、可见。
从“排水忧”到“舒心暖”
“我们这一片都是老房子了,排水系统很久没修,做饭洗碗都要等半天,遇上下雨天还容易积水。”职工宿舍区排水管老化、排水沟破损,一度成为职工反映最集中的“烦心事”。
获悉情况后,发运站领导班子迅速行动,将该问题列为年度重点民生工程,投入4.5万元,由机电队专项施工,对职工生活区老化的排污管网进行更换,对破损排水沟进行修复疏通。如今,宿舍区排水顺畅、环境整洁,职工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以前煮饭洗碗要花好久,现在排水快多了,干活也轻松。”一名职工的话朴实却真切,道出了“痛点”变“暖点”后的欣慰。
从“扬尘烦”到“环保利”
煤泥溢散、喷淋不足、排水淤塞,是该站在环保治理中的突出“痛点”,不仅影响作业环境,也关系职工身体健康。对此,发运站投入6.45万元实施环保改造工程:新建煤泥收集池、维修喷头设备、定期清理沉淀池及排水沟,并为现场配备加湿器,确保各环节运行顺畅。
改造后效果立竿见影——站区扬尘明显减少,空气质量显著改善,职工作业环境焕然一新。更可喜的是,煤泥收集池实现了“变废为宝”。据该站生安办统计,截至10月9日,累计回收煤炭100吨,创效约6万元。环保治理既提升了生态效益,也带来了经济收益,实现了“污染点”向“效益源”的转化。
“现在不但环境好了,还能创造效益,大家干起活来更有劲。”职工笑着说。
从“呼声”到“掌声”
“痛点”能否真变“暖点”,关键看实效。雁石发运站始终坚持“职工诉求无小事”的原则,常态化开展意见征集,通过意见箱、座谈会等渠道倾听职工心声,建立“需求—项目—反馈”闭环机制,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从生活区水管改造到煤泥回收再到环保防护,每一项工程都有台账、有责任、有反馈。职工们从最初的“吐槽点”到如今的“点赞点”,变化的不仅是环境,更是信任与归属感。
夜幕降临,新安装的路灯温柔地照亮站区的道路。那些畅通的排水沟、高效运转的煤泥池、喷雾洒水的煤场,不仅是环境改善的实景,更是凝聚在职工心中的“幸福风景线”。
如今,一项项民生工程正持续落地生根,化为职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雁石发运站用行动诠释了“职工有所呼、企业有所应”的温度,让民生实事真正成为凝心聚力的“暖心工程”。
(朱德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