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福建煤电公司雁石发运站调度室传来消息,截至10月10日,该站完成煤炭销售发运量24.08万吨,完成年度计划的100.33%,提前80天完成全年生产任务,跑出煤炭发运“加速度”。这是该站在煤炭销售发运攻坚冲刺中,用“煤质过硬、运输顺畅、人心凝聚”的组合拳,在煤电保供战场上交出的一份亮眼“成绩单”。
“年初,煤电公司下达了我站煤炭发运任务指标,今年的任务比去年多1万吨。”该站站长谢正文介绍,由于今年煤炭市场变化莫测、价格起伏不定的严峻形势,今年煤炭发运工作比往年又多了许多新困难,但为了完成生产任务,站里确实花了很大的心思和力气。
10月13日上午,正值煤电公司一年一度的集中采访时间。当“记者”们走进雁石发运站的储煤场,现场观看了刚刚提前80天完成全年发运任务的“工作现场”。只见不同煤种被划分成整齐的“色块”,质检股长李子林正蹲在煤堆旁取样,晨曦中的身影透着干练。“老李可是我们这儿的‘活闹钟’,25年天天提前半小时到岗,煤堆的每一寸都熟得像自家菜地。”同事们的调侃里满是敬佩。这份坚守背后,是发运站对煤质的极致追求——从进站时的抽样检测,到储存中的分类堆放,再到配比时的精准调控,一套“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反馈”的管理制度如同精密仪器般运转。
针对今年进站煤质波动的难题,站里主动引进箭竹坪煤矿优质煤源调配,实验室里的检测仪器24小时连轴转,化验员们当天出具报告、及时校准配比,硬是把“不稳定”的原料变成了“稳达标”的产品。
“客户要的不是‘差不多’,而是‘刚刚好’。”党支部书记邓建民的话道出了服务秘诀。为让煤炭品质精准匹配客户需求,站里不仅建立了常态化巡察制度,党员突击队还主动对接新老客户,带着化验数据上门沟通。有一次,某电厂急需低硫煤,突击队连夜调整配比方案,第二天一早首批煤炭就准时送达,客户送来的锦旗上“急难险重显担当”几个字格外醒目。靠着这份精准服务,发运站不仅稳住了老客户,还挖掘了3家新合作伙伴,煤炭附加值较去年提升明显,实现了“稳质又增收”的双赢。
运输环节的“无缝衔接”同样是提速关键。在调度室的运力分布图上,龙岩、永定两片区的运输线路清晰标注,每辆承运车辆都有专属“健康档案”。“每月一次结算会既是‘复盘会’也是‘加油会’,上个月有车辆迟到,我们当即优化调度方案,还引入了12辆社会车辆补运力。”调度员介绍说,这种“内外结合”的调配模式,让矿井煤炭进站、地销运输像流水线般顺畅。从车辆建档到计划下达,从安全检查到问题整改,全链条的精细化管理确保了运输零事故,为发运任务按下“快进键”。
红色力量始终是攻坚的底气。清晨的煤场里,“党员护航岗”的旗帜格外醒目,突击队队员们正帮司机检修车辆、协调装车;午休时,党员志愿者忙着检修职工宿舍的热水器,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遇到紧急任务,党员总是第一个上。”邓建民记得,上个月暴雨导致煤场道路泥泞,党员突击队带着铁锹冒雨抢修,仅用两小时就恢复了通行。这种“支部建在岗位上,党员冲在最前沿”的氛围,让职工们干劲十足,也让后勤保障成了“暖心工程”。
如今的雁石发运站,化验室里的数据还在更新,运输线上的车辆仍在穿梭,党员们的身影活跃在各个岗位。提前80天完成任务不是终点,正如邓建民在庆功会上说的:“煤场里的每一粒煤都藏着责任,我们要把‘提前量’变成‘常态量’,在保供路上继续领跑!” (林秀龙)